莫春燕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人民醫院產科,廣西 欽州 535400)
盆底功能障礙是一種因盆底支持結構損傷、退化及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多發于陰道分娩產婦,如相關研究表明,陰道分娩產婦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高達60%[1]。這一并發癥不僅會影響產婦產后康復,同時還會降低其產后生活質量,因此,需要臨床探尋有效方案促進其盆底肌力康復,才能改善其預后[2]。我院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配合凱格尓運動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獲得了滿意效果,現將干預方法及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400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收治時間范圍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為研究對象,
本次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符合自愿加入原則及產后盆底功能障礙診斷標準,并剔除合并存在其他生殖系統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者,(2)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和精神疾病者。患者分組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200例/組,年齡、孕產史等一般資料對比,兩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后續研究對比有意義。
對照組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干預,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方法為常規消毒鋪巾后,指導患者取半坐位臥位,暴露外陰,采用法國PHENI USB4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對其進行治療,治療前,先給患者下腹部粘貼三片中性電極,一片置于骨性組織表皮,兩片置于腹肌表面,然后,采用輕柔的動作將治療頭置于患者陰道,再準確連接中性電極、盆底肌肉治療頭和PHENIX設備通道之間的連線,最后進入程序開始治療。盆底肌鍛煉方法為:取合適型號的陰道啞鈴,先用洗手液將陰道啞鈴清洗干凈,并外涂專用潤滑導電膏,然后,陰道患者取蹲位或仰臥位,將陰道啞鈴大頭一端朝前插入其陰道至一個指頭深度,尾部膠繩留于陰道外便于取出,患者再收縮陰道并站立,如啞鈴不脫落便可開始進行咳嗽、下蹲、跳動、上下樓梯、搬重物等訓練,一次訓練10-20min,每日或隔日訓練一次。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凱格尓運動護理干預,凱格尓運動方法為患者取站立位,雙手交叉置于肩上,腳跟內側與腋窩同寬,腳尖呈九十度,用力夾緊,保持5s再放松,患者也可取仰臥位,彎曲雙膝,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并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和想象陰道吸引某種東西,然后,上提陰道入口,保持3s,再使陰道下降,上提陰道和使陰道下降動作各重復10次,最后,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5s,再慢慢放松,5-10s后,再重復收縮。
干預前后對比兩組患者靜息壓及總有效率,按以下標準判定療效:顯效:干預后,患者盆底肌力達到Ⅴ級,盆底疼痛癥狀完全消失;有效:干預后,患者盆底肌力達到Ⅲ-Ⅳ級,盆底疼痛癥狀明顯減輕;無效:患者盆底肌力<Ⅲ級,且盆底疼痛癥狀無明顯減輕,以有效加顯效占總例數百分比計算總有效率。
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用t、x2檢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靜息壓對比,兩組間干預前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靜息壓對比(±s,mmHg)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靜息壓對比(±s,mmHg)
組別 例數(例)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200 32.16±3.13 出研究組 200 32.14±3.15 52.74±4.08 t值 - 0.136 9.159 P值 - >0.05 <0.05
研究組、對照組顯效例數分別為176例、111例,有效例數分別為18例、52例,無效例數分別為6例、37例,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7.00%)顯著高于對照組(81.50%),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x2=8.157,P<0.05)。
大多數陰道分娩產婦產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多因產時過度牽拉盆底肌或導致盆底支持組織過度擴張而發生損傷所致,且盆底功能障礙又可引發產婦產后出現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脫垂、張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多種繼發并發癥,一方面會影響其產后康復,另一方面還會顯著降低其產后生活質量和家庭幸福感,為此,就需要臨床探尋有效方案促進其盆底肌力康復,才能改善其預后[3]。
本研究中,對兩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分別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干預(對照組)及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的基礎上增加凱格尓運動護理干預(研究組),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靜息壓對比無顯著差異,干預后,研究組患者靜息壓、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配合凱格尓運動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其盆底肌力康復。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盆底肌鍛煉及凱格尓運動護理對產后盆底肌力康復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