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莉華
(泰興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泰州 225400)
急診在臨床中搶救的患者病情多比較危急,而患者需要在各個環節交接與病情處理,在此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而急診治療患者細微的風險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在臨床中需要增強護理風險管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使臨床有效進行病癥治療[1]。現就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診室患者,研究急診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共120例急診室患者進行此次研究,選用時間先后順序將研究對象分為2組,觀察組60例為2017年1月~2019年12月,男40例,女20例,病癥類型:有機磷農藥中毒27例,心力衰竭7例,心絞痛26例,年齡17~78歲,平均(43.1±4.4)歲;對照組60例為2014年1月~2016年12月,男37例,女23例,病癥類型:有機磷農藥中毒25例,心力衰竭7例,心絞痛28例,年齡18~79歲,平均(42.3±4.7)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開展此次研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主要內容有:(1)風險評估:護理管理人員對全科室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質量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患者對病癥的認知有限,不能良好的配合臨床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將病癥臨床治療的利弊予以說明;針對性進行風險管理。對護理人員需定期進行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2)風險管理:完善臨床風險管理制度,科室負責人與護士長考慮急診科室的臨床特征,患者病癥較為嚴重,且發病較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易受多種因素影響,促使臨床中能夠良好的制定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增強用藥記錄,在日常護理中增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在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進行簽字,確保護理方案在臨床中能夠完善,醫護人員需要及時針對患者的病史與病情,促使患者于家屬較為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3)強化風險意識:院內科室人員定期進行護理演習與培訓,護理流程方面完善具體流程,優化具體的護理措施,提升臨床的風險護理質量;(4)藥物護理:急診患者臨床病情多比較危急,患者的病情易受諸多因素變化,其中藥物治療是最基本的治療方式,具體藥物種類較多,用藥劑量與用藥種類均會影響臨床治療,因此在臨床中需增強用藥記錄,對具體的用藥時間,用藥量,用藥速度等均進行詳細記錄,同時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5)情緒管理:患者在病患狀況下,醫護人員處于長期的高壓工作狀態,雙方均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在臨床中易出現情緒管理不當的狀況,護理人員對患者情緒管理的較好方式為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對自己情緒管理的常見方式為表演性策略、體驗性策略,嘗試在患者的角度進行問題思考,理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尋找患者的心理破綻,對患者有效進行心理干預,在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提升自我成就感。[2-3]。
對比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投訴率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服務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患者滿意度評分在90分以上)、一般滿意(患者滿意度評分在70~90分)和不滿意(患者滿意度評分在70分以下),具體數值以臨床記錄為主。
用軟件SPSS 20.0對兩組的臨床數據予以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檢測標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投訴率也較低,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與投訴率的對比[n(%)]
觀察組非常滿意38例,一般滿意20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非常滿意27例,一般滿意22例,不滿意11例,滿意度為81.67%,卡方值為6.987,P值為0.008,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風險管理是針對經濟損傷及時發現、評價,采取措施進行科學管理減少經濟損失與法律訟訴,醫療風險管理是指醫護人員對醫療技術、環境、藥物、醫療制度以及設備進行風險因素管理,以此促使臨床良好治療,也可較好的避免不良因素對患者病情的影響,避免發生醫患糾紛[4]。
此次研究結果為: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中能夠較好的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與投訴率,提升臨床滿意度,在實際臨床中的護理管理運用效果較好,原因分析為: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中有更加嚴格與規范化的護理流程,能夠更良好的預判潛在風險,對潛在風險正確的防范,防止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損害;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自身狀況,以此依據患者的自身狀況開展臨床護理,保障臨床護理效果;增強人文關懷,進行細節護理,并動態追蹤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避免不良情緒對患者健康的損害,在此基礎上完善臨床制度,對具體的臨床護理流程與制度進行完善,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由此可見,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治療中能夠有效的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降低患者的投訴,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在臨床中的運用效果較好,值得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