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微
(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江蘇 徐州 223000)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習慣改變以及遺傳等原因影響,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持續增長,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患者妊娠前糖代謝穩定或存在潛在糖耐量減退,但進入妊娠期才出現糖尿病的一種病癥,其常見病癥為患者妊娠期“三多”,即多飲多食多尿、或出現反復的外陰假絲酵母菌感染、孕婦體重超過90 kg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般產后均能恢復正常的糖代謝水平,但會有1/2以上的患者在10~20年內患上2型糖尿病,而且臨床經過較為復雜,對孕婦和胎兒均有較大危害,必須加以重視。及時有效的治療配合適宜的護理模式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1-2]。本文旨在研究產后護理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疾病認知水平的影響效果,尋求適宜的臨床護理模式。
對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隨機抽取25例,設為研究和對照兩組,研究組年齡25~43歲,平均(34.51±1.51)歲,平均孕期(39.32±1.52)周;對照組年齡24~43歲,平均(34.05±1.09)歲,平均孕期(40.02±1.21)周。兩組患者年齡、孕期時長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管理:給予患者病情監測與控制管理,對飲食及產后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宣講教育。
研究組實施產后護理管理:①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制定詳細的護理方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及家庭背景等資料。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的病因、用藥方法、血糖測試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宣講,可通過視頻、圖片等生動易懂的方式使其更好的理解掌握。③針對患者量身定制飲食及運動方案,指導患者合理進食,少食多餐,以高纖維、高蛋白食物為主,保證營養的同時控制體重,引導產婦產后合理的下床活動,可遵醫囑進行散步、產后康復操等簡單運動。④關注產婦心理變化,對產婦出現的擔心、焦慮等不良情緒加以引導,可通過正確的喂養方式指導、恢復較好的真實案例的講解等方式,幫助患者快速適應新的角色。
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包括:糖化血紅蛋白(GHb)、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以及疾病認知水平,采取問卷調查,包括疾病認知、疾病診斷、疾病代謝特點、疾病處理,認知水平隨分值增加而升高。
以SPSS 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血糖控制情況和疾病認知水平均用±s表示,t檢驗。P<0.05為試驗有統計學差異。
結合表1所示內容可知:研究組血糖控制情況以及疾病認知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和疾病認知水平對比(n=25,±s)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和疾病認知水平對比(n=25,±s)
分組 GHb(%) FPG(mmol/L) 2hPBG(mmol/L) 疾病認知(分) 疾病診斷(分) 疾病代謝特點(分) 疾病處理(分)研究組 7.13±1.06 5.03±1.12 8.04±1.29 92.54±1.13 95.89±1.15 91.53±1.25 92.87±1.23對照組 8.82±1.55 6.82±1.57 10.71±1.79 73.82±1.12 71.98±1.58 72.08±1.48 75.08±1.14 t 4.5000 4.6408 6.0506 58.8307 61.1759 50.2003 53.039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主要能量來源為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的葡萄糖,隨著孕周的不斷增加,胎兒對葡萄糖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到了妊娠中、晚期時,隨著孕婦體內胎盤生乳素、雌激素以及孕酮等抗胰島素物質不斷增加,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斷下降。為保持正常糖代謝水平,胰島素需求量必須相應提高。對于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的孕婦,妊娠期不能代償這一生理變化而導致血糖升高,從而出現妊娠期糖尿病[3]。多數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分娩后一段時期內血糖恢復正常,但越來越的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來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子代的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可能性也會增大。
本次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產后護理管理,研究表明:護理后,研究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比對照組低,血糖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疾病認知、疾病診斷、疾病代謝特點以及疾病處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疾病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產后護理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維持血糖穩定,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大大提高了產后康復質量。與常規的護理過程相比,完善了護理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產婦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產后護理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減少產后恢復時間,提高產后康復質量,為患者更好的享受生活提供保障,建議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