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商燕玲*
(常州市口腔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口腔種植手術門診治療時,護理人員密切的和患者接觸,其護理質量會對醫療形象、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患者在口腔種植門診治療時,應在確保治療效果同時,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1]。鑒于此,本次以68例口腔種植手術患者為例,探究流程優化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口腔種植手術門診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流程優化可提升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現將具體過程與結果報告如下。
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口腔種植手術患者為例,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34例,研究組:年齡18~73歲,平均(45.5±9.2)歲,男24例,女10例。對照組:年齡17~74歲,平均(45.5±9.5)歲,男23例,女11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基礎流程:根據以往門診護理管理流程引導患者就診,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針對有異常出現的患者及時處理。
研究組:流程優化:(1)醫護人員在為患者進行門診開診之前,需要對醫護自身、門診治療臺管路、物體表面、診室空氣提前做好消毒。完成治療后,再次對室內做一次診間消毒工作。(2)在為患者開始治療之前,應對患者當天預約治療記錄進行查看,同時提前準備好所需器械、用品、患者病歷等,并且對其就診時間預估,為患者安排診治順序,避免患者就診等待時間。(3)在患者來到診室后,要按照患者的年齡、性別等,采用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做好安撫工作,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4)患者進入門診手術室時,應戴上病員帽,穿上清潔鞋套,使用口腔含漱液漱口一分鐘,防止口腔感染。(5)手術過程中熟悉手術步驟,醫護配合無誤,手術全程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全程舒適配合手術。(6)手術結束按照術后注意事項逐條宣教,使患者零疑問離開診室。(7)完成一天治療完成后,巡視夜間紫外線循環風機器是否正常運行,做好診室內的消毒與殺菌工作。離崗結束前,應開窗通風,每天護理人員應總結自己一天中工作,防止有錯誤出現。(8)手術診療后第二天電話回訪患者,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情況。(9)詳細做好復診記錄工作,在患者復診時間即將接近時,要提前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提前告知,并做好每次復診的記錄工作。
(1)護理滿意度:使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調查:10分為滿分。>8.5分代表十分滿意。6分~8.5分代表滿意。<6分代表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的例數*100%。
(2)統計發生醫療糾紛的數量
統計學軟件SPSS 21.0,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大。
行流程優化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06%,遠高于對照組的73.53%,并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n(%)]
研究組醫療糾紛發生率0.00%(0例)比對照組11.76%(4例)低,差異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50,P=0.039<0.05)
口腔種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治療方法,患者在口腔種植中,會因為不舒適而引起咳嗽,并且患者在治療期間因為使用修復義牙、氣溶膠會磨損出塵體,其易使門診感染幾率增大,從而對醫護人員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門診護理管理中,應采用合理的護理管理方法[2]。
在整個醫院工作中護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治療與安全與醫療治療和安全有著緊密的關系。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和有效護理管理有著緊密的關系。實際上流程優化能夠將醫護人員的治療業務能力明顯提升,通過在口腔種植中實施流程優化,可控制日常運營風險,將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增強每一環境的消毒與清潔力度,對降低感染事件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確保相關工作能夠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可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作的質量,避免了無計劃、無規律工作,滿足了以患者為核心的護理管理需求[3-4]。在口腔種植門診中,合理的優化護理接診流程,將患者的等待時間縮短,并且也提升了牙種植椅位使用率,降低醫療糾紛、護理缺陷,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醫療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口腔種植門診手術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流程優化,可提升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