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曼,周永英,張 倩,徐 嬌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
護理質量是醫院護理工作好壞的體現,對于NICU患兒而言,存在較多風險因素,通過對存在風險因素的管理與控制,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保證工作高效性、安全性,對患兒康復有顯著促進意義,對此確定有效方式積極展開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意義顯著[1]。本次研究將針對NICU患兒探析持續質量改進運用于護理質量管理中可行性,以實現護理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將我院2017年08月~2020年03月收治108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數字奇偶法分組;管理組(54例):女20例,男34例;日齡區間為3d~23d,平均為(14.25±4.25)d;對照組(54例):女21例,男33例;日齡區間為4d~24d,平均為(14.29±4.29)d;納入標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工作3~5年護士;兩組護士與患兒性別、日齡比較,均衡性顯著(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完成護理管理,主要就護理工作系列要求進行講解完成;管理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完成護理管理,具體為:①科室護理質量管理小組職責、分工明確,每月對護理質量自查問題、臨床實境考核情況、不良事件、??谱o理敏感指標反饋、分層培訓等進行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②對管理規范性做出保證:修訂完善??谱o理常規、制度、流程指引,對重點項目進行專項改善。對于系列內容要求護理人員充分熟悉,期間能夠靈活運用、認真執行;③具體實施期間,就系列問題加以明確,定期召開質控小組會議,確保護理工作計劃完成,質控檢查及改進措施落地,質量指標及數據采集完成,分層培訓、導師制落實,臨床帶教質量合格。對于日常護理工作期間系列問題需要充分反饋,對于記錄的詳細性做出保證,合理完成解決措施制定,對于預期指標加以明確,完成后對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的細節性、全面性、高效性以及專業性需要提出對應要求,確保持續改進有效,以為NICU高效護理做出充分保證。
觀察對比兩組間護士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及家屬滿意度評分。
對于兩組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以及家屬滿意度展開模糊數字評定,越高分值對應越高實際操作技能、護理知識以及家屬滿意度[2]。
對于兩組N I C U患兒護理管理結果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展開處理,計量資料(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以及家屬滿意度評分)行t檢驗,以x2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組護士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表1 護士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以及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臨床對比 (分,±s)

表1 護士實際操作技能評分、護理知識評分以及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臨床對比 (分,±s)
組別 實際操作技能 護理知識 家屬滿意度管理組(n=54) 96.19±1.16 95.27±1.65 92.22±4.13對照組(n=54) 72.11±3.05 73.24±3.09 74.02±4.03 t 54.2272 49.0482 23.1771 P 0.0000 0.0000 0.0000
根據NICU患兒特點進行分析,通常出生時間<28d,且生活能力、免疫力及抵抗力差,臟器功能不全,在對其護理期間,往往因3~5年護士工作經驗缺乏如對各項操作質量標準不清楚,專科操作技能及知識不全面等導致??谱o理質量敏感指標高于閾值,如患兒紅臀發生率高,護患糾紛增加,對此通過護理針對性干預,對于患兒家屬不良情緒緩解以及壓力減輕表現出顯著價值。為對NICU護理質量做出保證,需要積極展開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其對于護理安全性以及護理質量提升均存在顯著意義[3]。
具體在實施護理質量管理期間,護理持續質量改進方式的有效運用,如護士認可度,對于質量控制的階段性、全程性以及持續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證,能夠將護理工作期間系列環節監督力度充分加強,對于良性工作機制的創建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對于質控體系建立完善、相關制度規范以及護士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可以做出充分保證,最終使得護理質量獲得顯著提升[4]。
本次研究發現,管理組實際操作技能評分(96.19±1.16)分、護理知識評分(95.27±1.65)分、家屬滿意度評分(92.22±4.13)分均高于對照組明顯,充分說明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運用于NICU護理質量管理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持續質量改進方法的有效運用,可使得NICU年輕護士實際操作技能及護理知識顯著提升,同時對家屬滿意度產生正性影響,最終使得護理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