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琴,吳志娟,孔佳佳,楊 瑤
(揚州友好醫院,江蘇 揚州 225200)
品管圈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不斷地進行管理并改善自身工作場所最大程度提升護理質量的方法。通過建立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質量意識及工作效能,提升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提升患者對護理管理工作滿意度。因此,本文對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的實際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我院自2018年2月開始對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對對照組,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組,同時納入本院40名護理人員進行研究。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60歲,平均(42.36±3.57)歲;研究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18-62歲,平均(43.74±3.62)歲;40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3-45歲,平均(36.24±2.29)歲。對比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
研究組給予品管圈護理措施。(1)科室成立品管圈工作小組: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成立品管圈工作小組,護士長擔任圈長,護理人員擔任組員。(2)開展品管圈活動:小組成員通過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選定活動主題,選定主題涉及到患者教育、醫院感染、患者安全、基礎護理以及護理操作和護理管理等多方面,隨后,品管圈成員按照品管圈活動實際步驟開展相應活動。(3)指導與監督:全院指導老師針對品管圈小組在實施過程中所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給予問題解決方法。品管圈活動進行過程中,指導老師會不定時地進行工作監督和促進。(4)成果展示:各個科室品管圈活動結束后進行成果展示,邀請院內品管圈專家進行點評,嚴格按照審評標準對所參加比賽的品管圈活動進行評分,按照最終評分進行排名并且對其給予獎勵。
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護理操作、護理管理、患者教育、專科護理四項按0-10分評分。分數越高說明工作質量越好;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行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品管圈后護理人員工作質量明顯好于實施品管圈活動前P<0.05。見(表1)
表1 對比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理人員工作質量(±s,分)

表1 對比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理人員工作質量(±s,分)
時間 例數 護理操作 護理管理 患者教育 專科護理管理后 40 90.36±2.45 91.19±2.66 91.18±3.24 93.54±3.66管理前 40 81.71±2.38 83.72±3.01 82.54±3.69 85.29±3.87 t 16.0165 11.7613 11.1278 9.795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1.67%明顯好于實施品管圈后患者護理管理滿意度83.33%,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滿意度[n(%)]
在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質量。臨床護理工作涉及護理管理、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臨床操作和基礎護理、醫院感染等,因此工作量極大。開展品管圈活動過程中以及在完成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顯著提升自身護理管理質量意識,工作中會更加有意識的關注整體的護理活動效果,善于總結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主動改進,進而開展更多的品管圈活動。
開展品管圈活動能夠顯著提升護理人員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科室內開展品管圈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臨床護理中存在的護理管理問題,然而問題是通過護理人員在經過頭腦風暴之后所形成的,采用評分的科學方法最終設計出問題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充分遵循詳細了解情況、查找問題出現的原因、確定問題的主要原因、制定問題解決對策、實施落實方案、檢查最終效果以及鞏固措施的科學流程。
綜上所述,在護理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的實際效果顯著,護理管理后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明顯降低,患者護理管理滿意度極大提升,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