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娜,李 靜,宋丹丹,許靜怡,陳 瑾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肝臟疾病在我國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保守治療無效時,可采用肝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1]。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器械的普及,腹腔鏡肝切除術在我國應用廣泛,目前已成為主要的手術方式之一,其術后效果好、恢復快,受到了大部分臨床醫師的青睞[2]。然而,術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快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護理理念是近年來外科比較推崇的護理理念[3],這種理念的核心觀點為通過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優化圍手術期治療方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筆者將ERAS理念應用于腹腔鏡肝切除圍手術期的患者,效果令人滿意,現匯報如下。
將60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肝切除治療患者納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9~71歲,平均(48.9±2.4)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1~70歲,平均(49.6±3.4)歲;入選標準:(1)患者不合并其他系統惡性腫瘤;(2)具備肝切處手術指征;(3)患者神志清楚,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已完善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的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術前護理:準確評估患者的個人狀況,完善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有關自身疾病、手術的內容,為患者解答相關疑問,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安慰患者,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術前6小時禁食,術前2小時禁水,根據醫囑預防性使用相關抗生素。②術中護理: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控制中心靜脈壓在合理范圍內,主要保持手術室溫度和濕度的適宜,注意患者保溫,避免出現低溫現象,使用半衰期短的麻醉藥,為患者留置尿管和胃管,醫生和護士加強配合,盡量減少手術時間。③術后護理:術后12 h為患者拔除尿管,患者清醒后為其拔除胃管,術后第一天喝水,術后第二天流質飲食,術后第三天半流質飲食,采用鎮痛泵為患者鎮痛,保持病房環境安靜舒適,鼓勵患者早期下床進行鍛煉。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膽汁瘺、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出血等。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并發癥的發生率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基于快速康復理念護理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n,%)
由于肝臟解剖結構較為復雜,同時生理功能具備特殊性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對手術醫師具有一定的要求,盡管在手術技術、手術器械以及圍手術期的管理的發展和改進之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仍有嚴重的并發癥發生[4]。在這種背景之下,ERAS護理理念逐漸發展起來,這種理念強調了盡量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刺激,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達到加速患者康復的目的。目前,這一理念的效果已被臨床認可。
在本次研究中,強調了術前的評估和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大多為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對疾病和手術缺乏一定的認知,手術前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心情[5],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有效低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了術中的配合,術中注意心電監護和保溫,進一步保證了患者的安全性,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可有效改善胃腸道功能,同時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此外本次研究強調了術后早期進食、早期拔管,有助于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降低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肝切除術的患者施行基于ERAS理念的護理可取得不錯的效果,通過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術后更快速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