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祥 陳傳安 彭俊鵬 袁高華 胡炯 肖森 孫凡 劉道紅 熊路
摘要:為探索湖北省天門市種植再生稻適宜的留樁高度,以豐兩優香1號為試驗材料,開展了不同留樁高度對其生長發育動態和產量影響的試驗。結果表明,在15~45 cm的留樁高度范圍內,隨著留樁高度的增加,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的生育期縮短,株高升高,再生苗數增多,穗長、穗粒數均降低,有效穗數、再生率均增加,再生季稻產量以45 cm留樁高度處理的最高,為4 570.45 kg/hm2。從生育期、再生率、產量上綜合分析,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應盡可能留高樁。
關鍵詞:再生稻;豐兩優香1號;留樁高度;生育動態;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05-0024-04
Abstrac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stubble height of ratooning rice in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taking the Fengliangyouxiang No.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ubble heigh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of ratooning ri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stubble height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increased at the range of 15~45 cm, the growth period shortened, the plant height increased, the ratooning tillers increased, panicle length an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ll decreased, effective panicles, and ratooning rate increased, the stubble height of 45 cm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was 4 570.45 kg/hm2.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eriod, ratooning rate and yield,the highest stubble height should be reserved for ratooning cultivation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Key words: ratooning rice; Fengliangyouxiang No.1; stubble heigh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再生稻是一種利用頭季稻樁休眠芽生產一季稻谷的種一次、收獲兩次的種植模式,俗稱抱孫谷,具有省種、省田、省工、綠色、優質、高效等諸多優點[1-3]。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缺乏,雙季稻種植效益持續下降的條件下,再生稻種植在江漢平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4,5]。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天門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先后6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67萬hm2左右,其中再生稻種植面積0.40萬hm2左右[6]。再生稻種植受品種類型[7]、種植密度[8]、肥水管理[9]、收割方式[2,10]等的影響,產量高低主要取決于單位面積有效穗的多少[11,12],而有效穗數與留樁高度密切相關。天門市各鄉鎮再生稻留樁高度各不相同,產量差異較大。因此,本試驗以在天門市作再生稻種植推廣面積較大的豐兩優香1號為試驗材料,研究了不同留樁高度對其再生季生育動態和產量的影響,旨在確定天門市再生稻生產適宜的留樁高度,為再生稻在天門市的大面積推廣提供參考和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為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的國審中稻品種豐兩優香1號。
1.2 ?試驗地點
2018年3—11月于湖北省天門市麻洋鎮梁塔村6組開展相關田間試驗。試驗地為冬閑田,土壤類型為潮土,土壤檢測結果顯示,有機質含量為30.98 g/kg、pH 7.62、速效氮含量為107.0 mg/kg、速效磷含量為16.4 mg/kg、速效鉀含量為95.0 mg/kg。試驗地豐兩優香1號生長期間氣象數據見表1。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為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再生季設置7個不同留樁高度處理,分別為15、20、25、30、35、40、45 cm。試驗于3月30日播種,5月2日機插移栽,栽插密度為行距30.00 cm、株距14.63 cm,小區長6.00 m、寬2.40 m,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頭季收割時間為8月15日,收割方式為人工收割。
1.4 ?田間管理和指標測定
所有小區播種前均基施含量為48%(N、P、K養分含量分別為26%、10%、12%)的復合肥450 kg/hm2, 8月7日施75 kg/hm2尿素作促芽肥。肥水、病蟲草害等其他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試驗于8月22日、8月29日、9月5日、9月11日、9月20日、9月26日、11月1日在各小區分別選取有代表性的連續的10穴植株測定株高、分糵數、抽穗數等指標,以其平均值作為測試值。成熟期對各個小區分別取長勢一致連續的10穴植株考種測定產量構成因子,同時連續取80穴植株測定實際產量。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用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留樁高度對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留樁高度的增加,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的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均提前,生育期逐漸縮短。其中,留樁高度15 cm處理的始穗期、齊穗期比45 cm處理的推遲6~7 d,其生育期最長,為82 d;留樁高度45 cm處理的生育期最短,為73 d。可見,高留樁處理有利于豐兩優香1號再生稻提早抽穗,安全齊穗,縮短生育期。
2.2 ?不同留樁高度對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株高變化動態的影響
由圖1可知,在不同生育階段,隨著留樁高度從15 cm增加到45 cm,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株高均逐漸增加,且均以高留樁處理的植株較高大,各處理成熟期株高分別為85.90、85.62、87.68、87.96、88.73、91.76、97.09 cm。另外,9月5日以前,隨著留樁高度增加,株高增長量有變小的趨勢,其中8月15—22日,各處理間的株高增長量分別為18.01、14.31、12.54、12.20、11.14、7.80、8.94 cm。可見,留樁高度越高,株高越高;而低留樁處理前期的株高增長量更大、增長速度更快。
2.3 ?不同留樁高度對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再生苗數變化動態的影響
由圖2可知,不同留樁高度處理下,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再生苗數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留樁高度15 cm處理下,單株再生苗數在9月5日達到最高苗數,為13.93個/穴;留樁高度20、25 cm處理下,單株再生苗數在9月11日達到最高苗數,分別為14.20、14.21個/穴;其他處理的單株再生苗數在9月20日達到最高苗數。隨著留樁高度的增加,單株再生苗數逐漸增加(8月22日除外),最高可達17.77個/穴。可見,留樁越高,再生苗數越多,最高苗數出現的時間越晚。
2.4 ?不同留樁高度對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留樁高度的增加,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的穗長、穗粒數均逐漸降低。其中,穗長由18.83 cm降低到16.97 cm,降低了9.88%;穗粒數由88.84粒降低到64.44粒,降低了27.47%。有效穗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再生率、成穗率總體上均隨著留樁高度增高而增大,增幅分別為65.22%、81.18%、80.83%、55.67%、6.79%。穗實粒數、結實率隨著留樁高度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趨勢,均以留樁高度30 cm處理最大,分別為52.26粒/穗、75.18%。不同留樁高度處理下,以15 cm處理的千粒重最小,為27.91 g,與其他處理的千粒重呈顯著或極顯著差異;20~45 cm處理間千粒重差異不明顯。可見,留樁高度越高,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產量越高,產量的增加主要是有效穗數隨留樁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 ?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低留樁高度下,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的生育進程推遲,生育期延長,這與劉愛中等[13]、鄭景生等[14]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然而,也有研究認為,再生季稻生育期隨留樁高度的增大先縮短后延長[15],這可能與試驗品種類型、留樁高度不同有關。留樁高度越高,再生季稻植株越高、再生苗數越多,可能因為高留樁處理保留的再生芽相對較多、萌發較快,這與蔣廷杰等[16]的研究結論一致。至于最高苗數出現的時間推遲,可能是因為高留樁處理的低位芽受頂端優勢的影響而萌發較慢[13,14]。
留樁高度越低,再生稻的穗長、穗粒數越大,可能是因為低節位再生芽孕穗時間較長、新生葉片多、再生根系多[14,17]。Darliri等[18]、練紅等[19]研究表明,留樁高度越高,有效穗數越多、產量越高。本研究表明,有效穗數、再生率、產量隨留樁高度降低而降低,可能是因為低留樁處理的再生芽數量少、生育后期受低溫影響而結實率下降。
4 ?結論
在15~45 cm的留樁高度范圍內,留高樁可縮短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的生育期,使株高升高,新生分蘗增多,穗長、穗粒數降低,使有效穗數、再生率增加,45 cm留樁高度處理的再生季稻產量最高,為4 570.45 kg/hm2。從安全齊穗、產量上綜合分析,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稻應盡可能留高樁。
參考文獻:
[1] 熊 ?洪,冉茂林,徐富賢,等.南方稻區再生稻研究進展及發展[J].作物學報,2000,26(3):297-304.
[2] 王尚明,張崇華,胡 ?磊,等.頭季稻不同收割方式對再生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20):31-34.
[3] 黃世聰,冉景慧,易鎮邪.機收留樁高度對‘甬優4149再生稻生長發育與產量的影響[J].作物研究,2018,32(3):188-190,197.
[4] 羅 ?昆.湖北省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 2016,55(12):3001-3002.
[5] 鄒春華,李小兵,許本元,等.再生稻不同農藥減量技術組合效果比較[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6):73-77.
[6] 天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門調查隊.天門統計年鑒2018[M].天門:天門市統計局,2019.
[7] 易鎮邪,周文新,屠乃美.留樁高度對再生稻源庫性狀與物質運轉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09,23(5):509-516.
[8] 唐仁忠,梁昌南,賈翠仙,等.不同栽培密度對頭季稻及再生稻產量的影響[J].廣西農學報,2014,29(1):3-6.
[9] 林 ?祁.頭季低樁機割再生稻發育特性及施肥技術試驗[J].中國稻米,2019,25(1):88-92.
[10] 錢太平,梅少華,張 ?鍵,等.再生稻不同留樁高度和收割方式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1):14-17.
[11] 熊 ?洪,方 ?文.再生稻腋芽萌發與產量形成的生態研究[J].生態學報,1994,14(2):161-167.
[12] 習 ?敏,吳文革,汪靖桂,等.再生稻種植產量差形成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17,32(1):104-110.
[13] 劉愛中,鄒冬生,屠乃美,等.留樁高度對再生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7):5120-5121,5172.
[14] 鄭景生,沈如色,李小萍,等.再生稻頭季機割高度對再生季形態發育和產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學報,2016,31(8):791-796.
[15] 余貴龍,劉祥臣,豐大清,等.不同留茬高度對豫南再生稻生育期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8,24(5):112-115.
[16] 蔣廷杰,易鎮邪,屠乃美.留樁高度對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4):359-363.
[17] 姜照偉,鄭景生,沈如色,等.再生稻佳輻占低樁機割再生分蘗節根的萌發特性[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7(5):658-663.
[18] DARLIRI M S,EFTEKHARI A,MOBASSER H R,et al. Effect of cutting time and cutting height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atoon rice[J].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9,8(1):89-91.
[19] 練 ?紅,周海濤,陳維建,等.播種期和留樁高度對再生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7(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