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虞衿

·專業小百科·
本文主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專業分類:經濟與貿易類
實力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
適合人群:適合外語水平高,思維開闊的人
選科要求:①物理或歷史;②不提科目要求(選科要求僅供參考,以各省份高校實際招生要求為準)
說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下簡稱“國貿”專業),人們常會想到與它相關的國貿行業——有匆忙的跨國飛行,有夾雜著各國語言的交流,有在精致寫字樓里發出的商務郵件……有多少人帶著對未來從事國貿行業工作的美好幻想而選擇了這門專業,又有多少人讀了這門專業后發現它并不像當初想的那樣?今天,就讓我這個國貿專業的老學姐為大家揭下國貿專業的神秘面紗吧!
國貿專業修行提示:外語不行?慎!
如果通往高薪國貿行業的路有一扇門,那么門前一定會有一塊大大的警示牌,寫著:國貿大廈,外語不行者,勿入。
這句話的威力相當大,勸退了眾多有志于國貿專業的學子。咱們做國貿行業工作的說簡單點是干啥?就是和外國人做買賣,所以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學期間,我們專業有很多英語課,包括閱讀課、口語課、商務英語課、四六級英語課等。我們聽到的老師的口頭禪也從“上了大學你們就輕松啦”變成“學這門專業上再多英語課都不為過”。我原本以為英語不難,我想我們從小學英語,到了大學再學一兩年,對英語的駕馭能力應該很不錯了吧。然而到了實踐中,我才發現就算在處理國際往來郵件時可以信手拈來,與外國友人面對面交流時也依然磕磕絆絆。
2019年,我正處于大學階段的第二年。當時我在一家外貿公司做兼職,有機會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當我拖著行李箱,抱著文件趕到現場時,我腦海里還幻想著我代表公司與各國友人密切交流,創造佳績,最后攢下一年生活費的故事。然而現實是,我因為之前極少和外國人直接進行對話,所以到了人家跟前就像一只蔫了的雞,聽著各國友人印度式的、尼泊爾式的、新加坡式的,還有其他不懂是哪里的口音的英語,我陷入了云里霧里。最終,在公司業務員中,我的戰績墊了底。
老師為了提高我們的英語口語水平,一改以往的讀寫式英語教學方式,注重聽和說的訓練。我們在課堂中經常進行“role-play”——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成立一家虛擬公司,制定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戰略,再進行人員安排,比如安排業務員負責公司與公司間的談判合作,安排跟單員負責進貨、出貨的單據制作,安排市場部人員負責公開的路演和品牌宣傳等,在一系列活動過程中,我們都是通過英語交流的。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英語水平提高了,外貿工作技能也掌握了,所以不得不夸夸我們的“神仙”老師。
教科書不是唯一的行為準則
國貿專業絕對是“活學活用”專業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因為國際形勢時刻在變化,再加上各國貿易習慣不同,使得同一貿易規則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起來就會有所不同,今天學的興許明天就變了。如此一來,教科書就不能再作為我們唯一的行為準則,它有時也會“出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不能閉門造車,而要結合當下的外貿時事來學習。
學習國際貿易規則,要了解各國政府在國際貿易中通常采取什么樣的貿易政策與措施,遵循什么貿易規則,由此總結出各國貿易現狀特征;學習國際貿易結算,要了解如何利用票據、單據辦理兩國間的外匯收付業務;學習國際貿易商法,要了解當今西方兩大法系(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際商事公約與慣例以及中國法律關于外貿交易的規定;等等。
除了學這些知識來以不變應萬變,在課堂上老師還會引入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讓我們如同置身于外貿商戰中,非常有意思。你會看見“不允許分批裝運,只能先后從兩個港口出發的渡輪”,也會看見“即使是已離職的雇員簽下巨額訂單,卻仍被要求照常支付訂單的大頭公司”,還會看見“因進口商資信不良,錢貨兩空卻無可奈何的甲乙丙丁”,等等。 在很多課程中,老師還會讓我們以辯論的形式來學習,加深對實際案例的理解。于是,我們有的扮演明明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義務卻拿不到貨款的商人甲,有的扮演“逍遙法外”的商人乙,有的扮演權威公正的商事仲裁委員會委員,還有的扮演積極申訴的辯護律師,在課堂中上演一場場商戰風云。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和實踐,課后你也有機會通過跨境電商的平臺接觸真實的貿易活動,雖然苦點累點,但既能學習,又能賺錢,說不定下一個青年企業家就是你呢。
如果你擁有外向活潑、膽大心細、聰明機警等特征,相信我,國貿專業一定是為你打造的專屬舞臺。
學國貿未必干國貿,不學國貿未必不做國貿
在就業問題上,國貿作為響當當的“萬金油”專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學國貿未必干國貿,不學國貿未必不做國貿。
因為身為國貿學子,除了國貿專業的相關知識,你還要學習人力資源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行政執行、投資理財分析、產品設計等內容。所以你能想到的商科相關工作,咱們國貿學子都能伸出一只手摸一摸。這有著十足的好處,先不說你的就業面有多廣,就說人際關系這兒,以后你的同學就布滿金融圈了,你能拍著胸脯對別人說:我的大學同學在銀行做貸款業務,這事兒我能聯系!我的大學同學是干財會的,他能幫上忙!我有個好友是做風投的,我請他看看……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而不精也成了國貿專業的標簽,不過我反而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這里可以給你從頭再來的機會,讓你可以接觸更多的領域,抓住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深入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何樂而不為?
既然不學國貿的未必不干國貿,那么,除了我們專業,還有誰會來從事國貿行業工作呢?——你的對手廣布天下,他們有可能是商務英語專業的高才生,有可能是各個小語種專業出來的優秀口譯、筆譯者,還有可能是保險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總而言之,跟你搶國貿這碗飯的大有人在,這也意味著國貿這一行門檻不是很高,所以你要深入發展,必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說了那么多,就是希望你明白,評判專業好壞的那桿秤不應交到他人手中,而是需要自己嘗試過了、體驗過了才能說出一二來,國貿是一個怎樣的專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認為,它就像國貿行業那樣,既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又有普通辛苦的一面——有每天在咖啡廳里優雅處理E-mail的高薪業務員,也有辛辛苦苦制單、跟單的報關員;有令人羨慕的國際公費旅行,也有凌晨三點仍不得不進行的會議。但是不管如何,專業如何都不是決定你能成為什么角色的終極因素,你對專業的掌握程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