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

認識默,是在三年前剛入大學的時候。
我在新生報到處,翻來覆去地把手上的幾張傳單看了個遍。“同學你好,請問是文院的新學妹嗎?我們院學生會宣傳部正在納新,期待同學你的加入哦。”一位學姐抱著一摞傳單積極地走上前來跟我打招呼。
學姐給了我一張精致整潔的傳單,見學姐并沒有要走的意思,我站在原地仔細地看了起來,邊看邊用余光瞄一眼站在一旁微笑的學姐?!皩W妹可以回宿舍認真填寫一下我們傳單背面的報名表,我們會舉行初試和復試的,期待你的加入呦。”
這就是我和默的相遇,我喜歡看到有某種熱情的人,從來如此。就是這個讓人感覺如沐春風的學姐,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且受益終身。
默曾經說過,她去宣傳部主要是因為自己非常喜歡宣傳,喜歡寫文、攝影,也熱衷于海報制作和視頻剪輯。后來,為了做得更多、更好,她選擇了輔修新聞學院的課程。我問她:“學姐,我們文院的課本來就比較多,去輔修新傳的課程,不會很忙嗎?”她認真地回答我:“忙,可是很喜歡,所以我覺得上課很過癮?!?/p>
我一直以為做事有熱情便好,可后來才知道這依然不夠。熱情總是會慢慢消退的,但只有把這件事做得過癮,它才會永遠留在你腦子里,再也抹不去。
期末考時,大家都很重視專業課考試,復習期間我們總是到處問學姐要復習資料,而我驚奇地發現我手里的很多資料都來自默。所有的資料條目清晰,分類明確,鑒賞解析也很新穎。不難看出,默學習很認真,成績很不錯。于是,我請教她的一些學習方法。她說:“上課的時候,特別是專業課,千萬別玩手機,好好做筆記,有問題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記錄,方便查詢資料或詢問老師。老師給的參考書目,可以多看看,沒事多和老師探討,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p>
默告訴我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最適合的學習方法,需要正面自己的現狀,制訂最適宜的計劃。不要只是看到別人的成績如何,別人考得比你好,肯定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努力了。而且要明白,人生路上總會遇到很多比自己聰明,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完成自己手邊的事。
前段時間傳來喜訊,默通過了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面試。在我們看來,這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默發在朋友圈的一篇文卻讓我再一次發出感慨。她第一句話就略帶幽默地告知了大家,她那段時間的辛苦:多少個夜晚,只有頭發在默默枯萎……
為了能順利通過面試,她看了很多專業書籍,翻閱了很多論文。那段時間,只要她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里;那段時間,和她打電話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導師;凌晨三點還在電腦面前敲敲打打已是常態。默決定要去香港中文大學的時候,正處于低谷:和朋友鬧別扭、兼職不順利等等,還有很多她不愿在朋友圈分享的。但是當她調整好心態,一切又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有夢想的召喚。
這就是我知道的默的故事。
她現在依舊在不停地追尋夢想,越來越優秀。但我也不必哀嘆自己,也不必羨慕她的成功,其實你我也行。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的人也往往會被人先入為主地認為獲獎、榮譽加身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可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就像默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每個人都可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只是有的人認定了目標卻沒有堅持下去。”
與其只看到別人的成功,我們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和所有的可能性上,打破思想的禁錮,朝著目標前進,把優秀變成自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