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

“燕子低飛天將雨”,人們對氣象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如今查看天氣預報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誰又能想到,大氣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僅有幾十年的歷史。在無數氣象工作者中,有一位老人一生攻堅克難,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在應用的氣象學重要理論,為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就是獲得2019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曾慶存院士。
曾慶存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汗水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從此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氣象研究之路。他剛上大學的時候,新中國已建成1647個氣象臺站,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氣象臺站網,開始為公眾服務。但是,人才短缺、設備簡陋、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像大山一樣橫亙在氣象研究團隊面前。于是,國家決定選派一批人到蘇聯學習氣象專業知識,22歲的曾慶存就在其中。
師從國際著名氣象學家基別爾的曾慶存,憑借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導師的青睞。基別爾給曾慶存出了一道世界難題作為論文選題,即用原始方程作短期數值天氣預報。早在20世紀初,氣象學界就提出過這樣的構想,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種種嘗試均宣告失敗。曾慶存沒有退縮,他苦讀冥思,反復試驗,最終從分析大氣運動規律的本質入手,首創求解大氣運動原始方程組的“半隱式差分法”,這個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數值天氣預報核心技術的基礎。
曾慶存本可以留在蘇聯工作,享受優厚的待遇,但他卻決定學成歸國,挑戰氣象學的新領域。當時國內的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大型計算機,原始方程計算幾乎都要靠人工完成。這份工作不僅計算量大,而且對計算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及時計算出相關數值,那么這種計算就不能被稱為“預報”了。炎炎夏日,蚊蟲四處飛舞,曾慶存就坐在只有幾平方米的房間里,靜心計算方程,經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在外人眼里,曾慶存的生活是單調乏味的,但他卻沉浸在自己的學科鉆研中,不改其樂。
當曾慶存在氣象學領域小有成就之后,又面臨著新的挑戰,國家將研制氣象衛星的任務提上了日程,安排他擔任衛星氣象總體組的技術負責人。那時氣象衛星的研究在國際上尚處于初始階段,衛星遙感理論對曾慶存來說也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有好幾年,他的研究工作進展都十分緩慢。很多人都嘲笑他,認為研究基礎理論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曾慶存不服輸,仍堅持從基礎理論入手的觀點,并用一年的時間寫出了當時國際上第一本系統講述衛星大氣紅外遙感定量理論的專著《大氣紅外遙測原理》。他在書中將各種輻射傳輸方程統一作為“遙感方程”處理,他提出的“最佳信息層”等概念和方法為監測暴雨、臺風等氣象及相應災害提供了重要手段。
在他和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如今中國短期天氣預報精確度已經大大提高,但曾慶存又給自己和新一代氣象人提出了新目標——精準預報長期的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所以年過八旬的曾慶存依然不敢懈怠,至今仍忙碌在科研一線。“辛勤耕耘六十載,風霜雨雪總關情?!痹鴳c存就像一匹志在千里的老馬,在氣象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大氣科學專業小貼士·
專業名片: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的各種現象(包括人類活動對它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為人類服務的一門學科,培養能夠在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等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才。大氣科學是一門非常小眾的專業,但近年來,大氣霧霾、臺風災害、全球變暖等問題備受關注,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使得該專業的就業率年年居高。
專業基礎課: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地球科學概論、大氣科學概論等。
畢業去向:氣象、航空、航天、海洋、環境、水利等部門。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云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