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芬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這一至理格言,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更要把學生培養成“知行統一”的人才。這不單單是政治老師、班主任的義務,我們的物理課同樣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物理學是一門思想性、邏輯性、科學性和方法性很強的學科,但它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而廣泛的聯系,其內容豐富蘊含著極強的德育功能。因此我們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不失時機地抓住關鍵環節,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學生思想認識的實際問題,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學中,使學生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心理,學會做人。
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的德育教育利用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具體內容可以有以下幾方面:
開場白是講授新課前激發學生興趣的用力契機,同時教師把握好的話,也可以把開場白作為德育教育的突破點,通過開場白的作用,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興趣。例如講授《杠桿》時,導入航天飛機捕捉衛星用的機械臂,讓學生產生許多遐想,嘆服于機械的力量和人類的智慧,并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們,無論多么復雜的機械都是由簡單機械組成,這不但順理成章地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內容,而且以此也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和決心。
二、利用教師的真情實感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猶如活潑稚嫩的觸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愛、保護。“動之以情”是提高物理教育之關鍵。教師要融進一顆愛心,既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又要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把愛心、尊重、微笑、激勵帶進課堂,以此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和信任,變“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教師的一個贊許的目光,一下親切的撫摸對學生都是莫大的鼓勵。對雙差生不能采取挖苦、諷刺的態度,對他們更需要用加倍的真情去感染,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較好的心態,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利用實驗
物理實驗中,有的同學膽大獵奇,不按實驗規則操作而損壞儀器。例如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重時,用手用力拉彈簧測力計,致使彈簧超過彈性限度而不能恢復原狀。又如做電學實驗時有意讓干電池短路等。教師要經常、及時提醒學生要遵守實驗紀律,嚴格按照實驗規則操作,愛護器材,不能亂丟亂放,實驗完畢后整理好器材,做到物歸原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品德。
在實驗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有的實驗由于某些環節掌握不妥,會導致失敗,影響學生的信心。我們應該經常提醒學生,任何科技的發明、創造一般要經過“實踐、失敗、再實踐、再失敗直至成功”這一過程。愛迪生研制白熾燈泡燈絲材料,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失敗了上千次才獲得成功。鼓勵學生記下實驗現象、數據,分析失敗原因,找出解決辦法,再做,直至成功,培養他們正確對待挫折、不怕困難失敗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同學往往存在輕視實驗的現象。由于實驗操作欠認真,填寫實驗報告時,按已知的規律湊數據或抄襲他人。我們應該介紹物理學家們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認真做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真實記錄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實驗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學生實驗一般以小組進行,既要分工,各司其職,又要合作,緊密配合,群策群力,有的實驗如出一點差錯,便會影響全組。這樣我們便可以在實驗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學會合作。具體做法:可以組織實驗競賽,看哪組做得最快最好,哪組最科學,哪組最創新,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做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
四、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跡、格言,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講授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通過這件實例,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要百折不撓,刻苦鉆研,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也是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
五、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物理也是一門優美的學科,它的每一個公式、定律、定理都有一個美好的歷史故事,包含一個物理學家美好的傳說。我國古代物理學研究影響深遠,處于世界前列。教學小孔成像時,告訴學生這一現象最早記載于《墨經》中,該書對力學、光學現象及物質結構的研究等都居于當時世界最高水平;在教學磁偏角時,介紹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指出磁偏角“磁偏東,不全南也”,比西方同類發現早400多年。通過這些教學,讓祖先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在學生心中蕩起漣漪,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民族是一個富有優秀文化遺產的民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從小立志為弘揚民族文化,為繁榮富強發奮學習。我國近代也有一些偉大的物理學家的事跡對學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六、“環境保護”國策的教育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在講到“熱島效應”、光污染、噪音污染、核污染等知識時,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在物理教學中講到《熱機》一節中,告訴學生汽油機、柴油機雖然現在用的很普遍,對人類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它們產生的廢氣、噪音污染對人類和環境危害極大,而且石油的大量開采,使能源產生危機。因此迫切需要發展高科技,研制新型的清潔能源,這些不僅能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更能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七、重視生命
安全教育屬于智育、德育和紀律教育的范疇。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問題是嚴峻的社會問題。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高科技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埋下許多不安全的隱患。特別是物理教學中更要結合物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講述“安全用電”一節中,告訴學生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現代生活中已離不開電。但接連不斷發生的觸電事故,給國家、給個人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觸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掌握了安全用電的原則,并嚴格按照安全用電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以馴服電,讓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為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服務。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又能使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本領,使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命。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知識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著。通過物理課的教學,使我們的學生既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又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將來能夠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真正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