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以及邏輯分析等方法,通過對2018-2019賽季歐冠聯賽曼城隊10場比賽進行研究,總結出前場30米區域進攻特征,為我國今后足球技戰術發展道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2018-2019歐冠聯賽;足球;曼城隊;進攻特征
引言
隨著現代足球的發展,前場30米區域是比賽的最危險地帶,它是各隊進攻、入球的主要區域,這是能體現一支隊伍的進攻能力區域。在2018-2019賽季歐冠聯賽中曼城隊表現出眾,中前場組織與控制能力強,相互配合默契,技戰術多樣。所以對曼徹斯特城整體進攻進行研究,因此在前場30米區域曼城隊具有代表性。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8-2019賽季歐冠聯賽曼城隊10場比賽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2)錄像觀察法。觀看2018-2019賽季曼城隊在歐冠聯賽的10場比賽。
(3)數理統計法。對進入前場30米區域的次數、前場30米區域的進攻方式、完成射門的方式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進入前場30米區域的次數
進入前場30米區域共達到582次,場均達到58.2次,說明了曼城隊總體進攻能力強。進入前場30米區域次數和路線統計中,左邊路為208次、右邊路為171次、中路為203次。根據數據可以看出曼城隊進攻時中路與左邊路、右邊路進攻次數均衡。因此得出曼城隊在推進進攻比較統一,整體進攻多點多線。
2.2前場30米區域的進攻方式
如表1所示,曼城隊在前場30米區域的進攻方式以邊路傳中為主,邊路傳中次數為101次,場均10.1次,由此看出曼城隊兩條邊路是重要的進攻點。傳切配合和中路滲透在前場30米區域進攻次數分別為82次和81次。體現了曼城隊隊員之間配合默契,無球跑動能力與傳接球能力強,前場的傳接球銜接流暢。個人突破在前場30米區域進攻次數為72次,根據數據可知當曼城隊員面對防守隊員時敢于帶球突破,吸引對手在短時間內拉扯進攻面積,給隊友制造空間大大加強進攻效率。任意球在前場30米區域進攻的次數為34次,角球次數為57次,根據數據說明曼城隊對防守方的有效進攻,迫使對手的犯規,同時也說明了曼城隊前場的高效組織與控球能力。
2.3前場30米區域完成射門的方式
如表2所示,直接射門為31次,進球9個,進球率為30%;接球調整射門為50,進球10個,進球率為33.3%;個人突破射門為16,進球3個,進球率為10%;頭頂球射門為32次,進球3個,進球率為10%;中距離射門次數為33,進球0個;任意球射門次數為7次,進球為2個,進球率為6.7%;點球射門為4,進球率為10%。個人突破射門進3個球,說明了曼城隊隊員的高超的盤帶能力,速度快,來突破造成威脅對手也是重要的進攻方式。頭頂球,在曼城隊中,頭球并不是傳統進攻優勢,前場無高點,射門高達第三,在本次歐冠聯賽中也取得3粒進球,足夠說明曼城隊的超高實力及進攻戰術。中距離射門33次,威脅著對手的球門,雖然未能取得進球,但也是球隊的重要射門手段。任意球射門和點球射門共進5粒球,體現出曼城隊對機會的把握能力強,體現出隊員的超高射門技術。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曼城隊在前場30米區域進攻路線多點,主要以兩條邊路進攻為特別是左邊路進攻路線。
(2)曼城隊在前場30米區域的進攻方式以邊路傳中傳切配合及中路滲透為主。兩條邊路通過拉扯加大進攻面積,給隊友創造良好的進攻空間,隊員之間配合默契,無球跑動能力與傳球能力強,中前場的傳接球銜接流暢。
(3)曼城隊的整體配合默契和隊員具有高超的射門技術,主要以接球調整射門和直接射門的射門方式。
3.2建議
(1)曼城隊進去前場30米區域在邊路的進攻相對中路是比較多,所以曼城隊再加強中路的進攻更能體現球隊前場進攻的戰術特點。
(2)加強中路滲透和傳切配合及其任意球的進攻,更能體現出一支球隊的進攻戰術的多樣。
(3)曼城隊中前場球員無高點,頭頂球不是球隊的主要優勢,曼城隊在完成射門的方式中加強頭頂球的射門,有利于補短球隊的射門方式。在中距離射門中次數比較多,但進球率低,加強曼城隊的隊員加強遠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嘯宇.英格蘭足球青訓體系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3):50-51+55.
[2]趙鵬.對08/09賽季歐洲足球冠軍聯賽淘汰賽階段前場30米區域流動進攻戰術特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3]葉鑫. 2017-2018賽季英超曼城隊進攻特征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9.
[4]周洋.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對高校足球專項課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3):146-147.
[5]侯光明.2014—2015賽季歐洲足球冠軍聯賽冠軍巴塞羅那隊進攻特征分析[J].運動,2015(0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