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19時許,陳某將自己的小車停放在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大龍村一民居院子里后離開,因其汽車遙控鑰匙曾發生故障,故無法確認車門是否鎖上。6月20日13時許,其返回停車處時,發現有2名男童在其車內,且無任何反應,目測已無生命體征,遂撥打110和120報警及請求救援。
不幸出事的2名男童分別是5歲的小健和4歲的康康,兩人是堂兄弟和幼兒園同學,也都是各自家中的老二。小健的母親劉女士稱,“6月15日孩子才剛剛返學,那天是周六不用上學,沒想到就發生這種事。”
至發稿時,2名男童遺體仍在殯儀館,家屬稱車主一直未現身給予說法。另據媒體報道,男孩家屬認為車主有一定責任,稱車不鎖導致小孩進入。車主家屬則認為無責,稱車當時停放在自家庭院內,兩男孩是進了他家私自上車。
爭議點在于車主未鎖車門,是否構成“過失”,車主有沒有下車關門落鎖的義務?沒有落鎖,是否算民法上的過錯而要承擔賠償責任?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馬錦林認為,車主是否應當預見未明確車門已鎖的行為會導致他人擅自闖入從而造成死亡的后果、其是否存在主觀上的過失,該問題的判定并無法律法規的明確界定,需要根據一般的生活習慣進行判定,且也存在一定爭議。他表示,若認為車主對其有一定的注意義務,根據該注意義務要求的高低,才可進一步判定其是否應當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或民事侵權責任。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丁金坤舉例稱,2019年廣西桂平市法院曾審理這樣一起案件:陳某宇駕車到桂平某村探親時,將該車停放在村小學的球場上。次日9時許陳某宇開車門從車里拿出禮物后,就關上門搭乘其他車離開。當天天氣晴朗,未滿16周歲且有智力障得的蔣某順,在無人注意時自己打開車門進入車內玩耍。下午17時許,有人發現蔣某順被悶死在小車內。
法院認為,陳某宇疏忽大意,沒有妥善管理好停放在公共場所的車輛,導致蔣某順上車后不會開車門下車,被悶死在其車內,存在管理不善的過錯,是造成本案事故發生的次要原因;蔣某順的父母,明知蔣某順是智力障礙人員,卻未能時刻盡到監護的義務,致使未能及時發現蔣某順被困在車內,存在主要過錯。確定按8:2的比例承擔民事責任。車主陳某宇承擔20%的賠償責任。
丁金坤表示,與廣西的案例車輛停放在公共場所有所不同,本案車子是停在院子里的,“自己的地盤,一般情況下,不鎖車門不會發生事故,除非車主已經注意到周圍有小孩玩耍,而必須關門落鎖或者采取其他防護措施。本案中車主是否需要承擔責任,以及責任比例大小(如有責任),需看現場的具體情況,以判斷車主是否盡到公共安全義務。該種義務的標準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最終由法官綜合情況認定。” ? ? (據微信公眾號“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