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摘 要: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鄭州商城遺址是考古已經證實的最早的都城遺址,是鄭州的城市之魂,也是鄭州人的精神家園。2016年,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國際商都建設,將加快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將此工作列入新型城鎮化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目前,以鄭州商城遺址為核心的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關鍵詞:商都歷史文化區;定位;建議
鄭州商城遺址位于今鄭州市中心城區,1950年被發掘,從城池始建距今約3600年,是商代第一個國王湯所建的“亳”都,是商王朝前期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鄭州商城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由宮城、內城、外城三重城垣構成。內城垣遺址平面近似長方形,周長6960米。宮城位于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面積約40萬平方米。1961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項目意義和存在問題
鄭州商城是東亞地區廣域王權國家發展成熟的標志,在中國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遺址反映出的都城堪輿思想、營建布局、功能分區、里坊設置等,確立了中國傳統城市的城郭之制。作為鄭州入列八大古都的核心依據,鄭州商城遺址為燦爛的晚商文明找到了直接源頭,為探索夏文明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中國青銅器文明的研究,對中國古代城市的形式發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商城遺址的歷史文化意義重大,但由于歷史原因和遺址觀賞性不強,公眾對遺址的價值認知度不高,認同感不強。為此,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加速推進以商都歷史文化區為首的四大文化片區建設,讓鄭州依舊很“商都”。
3600年來,鄭州商城遺址一直處于鄭州老城中心區,歷史文化遺存豐富,類型多樣。但同時也存在歷史資源時間跨度大、各時期遺存風格特征突出、整體呈碎片化、資源之間缺乏聯系等問題。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過程中,資源需要整合,目標需要清晰。
2 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目標定位
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致力于打造國際水準的鄭州城市會客廳、中原都會文娛目的地、華夏文化名片。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過程中,應以鄭州商城遺址的保護和展示為重中之重,定位精準,整合區域內遺跡、遺物資源,彰顯鄭州商城文化特色,滾動推進,切忌盲目復制其他城市歷史片區的建設成果,造成“千城一面”的現象。
①展示古都鄭州的圣地:重現3600余年完整的“歷史長廊”,夯實鄭州作為古都的文化底蘊,讓商都文脈薪火相傳,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
②家門口大公園:采用開放的觀賞體系,實現文化遺產最大程度上的“民享”,成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成為城市的綠肺和市民喜聞樂見的樂園。
③旅游者的目的地: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休閑產業,建設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商都文化創意旅游示范區,滿足吃、住、行、游、購、娛等各方面的需要。在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3 正確處理幾種關系
在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保和用、靜和鬧、文化和生態、公益和商業之間的關系。
3.1 保和用
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是一項長時間的工程,在今后的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工作中需進一步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3.2 靜和鬧
在商都文化區的建設中要雅俗共存、靜鬧分區、有機結合,滿足群眾的多重游覽需求?!皟稍浩瑓^”“宮殿區片區”兩大商文化展示區域要靜,體現文化遺產的歷史厚重感;“兩廟片區”“書院街”和“夕陽樓”片區要鬧,要有人氣,才能激發鄭州這座古都新的活力。應在動靜結合中展現歷史文化與當代風尚的交融,展現新時代商都的獨特魅力。
3.3 文化和生態
文化和生態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中必須妥善處理的關系之一。文化遺產存在于生態環境中,實施“生態保遺”,將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進行整體保護,實現生態與文化的和諧共生。
3.4 公益和商業
文化遺產保護堅持公益性的同時,可以進行合理的商業開發,實現經濟和文化的互動共贏,但在開發過程中要突出規劃控制,堅決杜絕低品質的開發。
4 意見和建議
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是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城市建設有機銜接的惠民工程,是一項需要在摸索中推進的工程。要在科學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打造商都歷史文化品牌,讓群眾領略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城市歷史,熟悉城市文化,感受兼容古今的文脈傳承。
4.1 該保的保好,該用的用活
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工作在規劃引領、本體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已取得較好的成果,要進一步加強鄭州商城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工作,該保的保好,該用的用活,滿足遺址公園的公益性需求。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中,應突出“早商都城”“明清建筑”兩大特色,將兩大特色和具體項目串聯整合,做大做強周邊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人人共享。
4.2 物件要老,創意要新
在商都歷史文化區的建設中,要高起點、高標準地復建,復制歷史街道的空間尺度及各形態的歷史文化建筑,做到“修新如舊”,保證仿古建筑的真實性復古。在文化產品的經營上要體現本土特色、民俗特色,要重視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創意要有新思路,創新思維模式,形成商都創意文化園區。全面做好規劃引導、業態培育、場景營造,積極培育沉浸式、體驗式、場景式消費熱點,著力增加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4.3 商文化整體風格突出,各個片區特色明顯
在商都歷史文化區的建設中,要始終突出商文化整體風格這個主題。各片區依托不同的歷史資源、文化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氛圍,促進各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最終整合資源,并凝聚成合力,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為構建鄭州市旅游體系提供有力的支撐。
4.4 區域內三大文化體系和諧共生
商代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內交相輝映,直至今天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從文化根源、區域戰略的角度出發,要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內構架起以商代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為主的三大文化體系,展示鄭州的厚重歷史,承載鄭州的文化傳承,鑄就鄭州的城市之魂。
4.5 講好歷史故事
商都文化區建設不能僅限于物質構造,還要充分利用厚重的鄭州歷史人文底蘊,重視歷史人物、事件,做好活態傳承,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要講活、講好歷史故事,除商代故事外,還要講好小西門、老胡同、老城墻根的故事。利用好商湯桑林祈雨、王亥服牛、李商隱夕陽樓、馮玉祥在鄭州的人和事、郭沫若題商城詩等歷史故事和名人軼事,真正實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與群眾的生活聯系起來。
“鄭州之根”在管城,未來正來,商都歷史文化區將開啟全新的文化之旅,讓鄭州作為全國八大古都的底氣、底蘊充分彰顯,讓商都文脈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保護與傳承利用規劃[R].2017.
[2]左麗慧等.建設商都歷史文化區重塑鄭州城市文化形象[N].鄭州日報,2017-3-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