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 黃嶸崢 劉鵬 和海秀
摘要:結合塔額墾區自然資源條件,對新疆170團牧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基地進行圈舍改造、品種改良、營養調控、放牧管理與規范免疫,旨在降低疾病發生率以提高成活率與生產性能。
關鍵詞:肉牛;高效養殖;技術要點;塔額墾區
中圖分類號:S82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5-0036-02
塔額盆地位于新疆西北地區,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平均海拔約3 000 m,光照較強,晝夜溫差較大,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草場資源分布不均衡,肉牛養殖業發展以半牧半舍飼為主。本試驗位于170團牧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團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約5.85萬hm2。
1? 牛舍的改造建設
在溫帶大陸性氣候、高海拔強光照與風區的作用下,當地氣候偏干,風沙較多,紫外線較強,圈舍建造時,考慮到半牧半舍飼的放牧規律,選擇平坦、地勢高、背風向陽,水源充足處建造,要求保暖防寒、凈污分區、污糞能及時排空,保持干燥,墻面有一定數量的窗戶,保證通風與通光,牛舍地面要求保溫、不滑、不透水,家畜、飼養員宿舍、機械、草料區要依風向合理分布。同時按照要求設置獸醫室、隔離區等場所。該養殖場圈舍長100 m,寬13 m,中間過道寬3 m,兩側養殖區寬5 m,高3 m,彩鋼結構,有換氣扇,每隔10 m有電加熱飲水槽1部,糞污由鏟車清除,飼草由小型TMR投喂,圈舍內有移動式限位欄負責保定。
2? 品種選擇與改良
該示范基地有500余頭肉牛,品種多為西蒙塔額、安格斯、夏洛萊與新疆褐牛,在完成人工授精服務的條件下為周邊職工的哈薩克牛與新疆褐牛提供冷配,旨在提高當地肉牛品種的適應性、抗病力、生產性能,改善肉牛的骨架、胸寬深和背腰長寬等,提升肉牛品質。
3? 營養調控
只有采取科學的養殖方法,才能使牛健康成長且肉質肥嫩鮮美[1]。根據肉牛在各階段的生長發育規律與營養需要,結合半牧半舍飼的放牧規律,在放牧期間,難以精確把控營養供給,僅在圍欄內提供舔磚、微量元素添加劑,適當補充精料,投喂量為體重的1.2%~1.5%。在舍飼期間,飼糧配方為麩皮12%、玉米50%、青貯15%、豆粕17%、生長牛預混料5%、礦物質添加劑1%;育肥牛配方為麩皮10%、玉米60%、豆粕8%、青貯15%、礦物質添加劑2%、育肥牛預混料5%。
4? 放牧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是提高肉牛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2],圍繞加依爾山、瑪依爾山及周邊地區的放牧條件,在放牧季節到來前,要修建定居點、蒙古包、棚圈及鐵絲網,確保飲水設施正常,修繕放牧道路。牛群選擇中等大小體形、爬坡能力強、耐粗飼、生長快、適應性強、抗逆性高,不怕蚊蠅咬等品種,如安格斯、夏洛萊、西蒙塔額及雜交后代等,在放牧時按品種、體重、年齡與生理狀況等條件進行組群,防止打架現象發生。確定草場產草量后合理分群,對草場進行劃分輪牧,春放山陽,夏放山陰,避免中午高溫時段,定期驅蟲免疫,檢查疫病情況。
5? 規范免疫
現代牛場的防疫體系建設應遵循“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采用綜合性的防疫措施,切斷傳染病流行環節,制定獸醫保健防疫計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有關獸醫法要求定時免疫,做好消毒工作,結合春防、秋防計劃,利用政府配發的移動式限位欄對傳染性胸膜肺炎、病毒性腹瀉、牛瘟、布魯氏桿菌病、偽狂犬、巴氏桿菌病、副傷寒、口蹄疫等按時注射疫苗,保障牛群健康生長,減少疫病發生。
6? 牛病常規診斷方法
牛病的臨床診斷主要通過問、視、觸、叩、聽、嗅等方法開展,問診是以詢問的方式了解家畜發病情況與經過,主要了解的內容有發病時間、地點、癥狀、免疫情況與治療方式等,結合飼養管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尋找診斷線索;視診指用肉眼觀察牛的整體概況,如體格、精神、被毛、皮膚、體表創傷、采食、反芻、排泄等情況,通常在距離牛群2~3 m處全方位觀察病牛靜止與運動時的特點;觸診是利用手觸摸病牛的部分組織與器官,施加壓力,判斷是否正常,其手法與力量根據檢查目的、對象而定;叩診是對動物表面某部位叩擊,以聲音進行判斷,最好在室內進行;聽診是通過聽診器辯聽牛體內心、肺、胃腸等部位的聲音,應在安靜條件下進行,并排除牛毛摩擦的干擾聲;嗅診是嗅聞牛呼出的氣體、口腔味道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的方法,可判斷肺壞疽、腐敗性支氣管炎、酮尿癥、尿毒癥、子宮蓄膿等疾病。
7? 常見疾病的治療
7.1? 感冒的治療
在寒冷天氣條件下牛出現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鼻鏡干燥、呼吸增快、咳嗽、耳鼻及四肢末端發涼、糞便干燥、畏寒怕冷、全身顫抖等癥狀,可進行解熱鎮痛、祛風散寒、加強保暖、飼喂易消化食物等發法,肌肉注射安乃近、柴胡注射液、穿心蓮等,若體溫較高,可使用青鏈霉素,便秘時內服輕瀉藥。
7.2? 前胃弛緩的治療
牛前胃弛緩是指食欲、反芻、噯氣、前胃蠕動減弱的癥狀,常伴有酸中毒,多發于舍飼期間。主要原因是牛體質弱,運動不足,瘤胃長期受到過度、過弱或單調刺激,有時也會因瘤胃積食、瘤胃酸中毒、真胃變位、瓣胃阻塞等引起。應加強護理,增強瘤胃機能,對于500 kg左右的牛可用10%的NaCl 300 mL、5%的CaCl2 100 mL、10%安鈉咖20 mL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寧0.05 g。
7.3? 新生犢牛孱弱的治療
新生犢牛孱弱是由于母牛懷孕期間,蛋白質飼料、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供應不足或母牛子宮感染等原因造成,具體表現為犢牛體弱無力、肌肉不協調、心跳快、呼吸不均勻、反射遲鈍等,應加強保溫、人工哺乳、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等方式,將牛舍溫度控制為25~30 ℃,靜脈注射5%葡萄糖500 mL、10%葡萄糖酸鈣100 mL、維生素C 10 mL、10%安鈉咖5 mL,靜脈注射。讓犢牛站立后盡快采食初乳,管理好圈舍衛生條件。
7.4? 不孕癥的治療
母牛的不孕癥可由先天性不孕、疾病性不孕、營養性不孕、繁殖技術不孕等原因造成,牛場多發的為疾病性不孕。癥狀以不發情、常發情、流膿惡臭等為主,在診斷時可進行直腸檢查或B超診斷,結合體況、季節、子宮情況進行判斷。當卵巢靜止、黃體酮為0.10~0.98 ng/mL時,可注射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LRH-A)200~400 μg,隔天1次,注射3次。也可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馬血清等。當黃體囊腫時,可注射前列腺醇0.5~1.0 mg,隔天1次,注射3次。對于持久黃體可注射100~200單位的促卵泡素,1周后再次注射。對于生長發育正常,但不發情或不孕的母牛還可使用三合激素注射。
8? 小結
牛肉因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肉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進口牛肉逐年遞增,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應加快肉牛品種改良進程,以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式引領肉牛高效養殖,推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莫章明.肉牛高效養殖及育肥技術探析[J].農技服務,2015,32(5):176.
[2] 趙武林,舒大華.肉牛高產高效養殖技術示范與推廣效果[J].農業與技術,2017,37(2):138.
[3] 王建軍.綠色生態高效肉牛養殖關鍵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