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麗


摘? ?要:隨著民用飛機的研發和制造的不斷發展,構型管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趨重要。作為構型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一部分,變更控制管理也是保證設計符合性的重要方法。根據相關的標準和適航規章的規定,變更控制中提出了大改和小改的概念,并且規定構型標識需按照更改的分類來判斷是否變更。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對是否需要構型標識的變更沒有具體、清晰的規定。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判斷模型,用在構型更改管理中以判斷某次更改是否需要對產品進行再標識。
關鍵詞:構型管理? 更改管理? 再標識模型
隨著構型管理在航空產品全壽命周期的應用,其對于研發保證體系的重要性也慢慢被各飛機集成商及其供應商所認識。產品及其技術文件的變更和可追溯性也是適航局在進行審查時關注的重點。
構型管理中提出了構型項、構型標識和構型更改的概念。在構型更改中,我們規定了在進行某些變更時需要對重新定義構型項的標識。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往往不知道怎么判斷所進行的更改是否需要更改標識,尤其是判斷次級零部件的變更是否需要變更上級組件的標識。本文提出了一個新的再標識模型,幫助判斷需要進行再標識的情況。
1? 概述
(1)構型項。
構型項是指滿足最終使用功能的配置中的實體[1]。展開來說,可以是滿足最終使用功能并指定用于單獨構型管理的硬件、軟件、固件或其任何部分的集合[2]。構型項是構型管理的基本單元。
(2)構型信息。
產品的構型信息,指的是描述產品特征的所有信息,如來自需求捕獲、概念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工藝、制造、生產、銷售等活動產生的所有產品信息[3]。
(3)構型標識。
構型標識是構型管理的功能之一,其目的是:標識產品結構和產品構型信息,選擇和定義產品屬性,并將產品屬性文件化和基線化;賦予每個構型項和構型信息唯一的標識號。
(4)構型更改。
構型更改指的是在產品研制、生產過程中,對已正式確認的線性構型文件所做的更改。
2? 構型標識更改的要求
CCAR21.93條中規定,型號設計更改分為“大改”和“小改”。“小改”指對民用航空產品的重量、平衡、結構強度、可靠性、使用特性以及對民用航空產品適航性沒有顯著影響的更改;“大改”指除“小改”以外的其他更改。
為了保持可追溯性,當產品及其零組件發生了變更,其標識號或對應的構型信息文件的標識號應更新,以便識別新的構型狀態。
構型更改的標識一般采用兩種方式:更改零件的版本號,簡稱為“改版”;更改零件的構型號,簡稱為“改號”。為了與更改的類型對應,一般而言,若更改屬于大改,則改號;或更改屬于小改,則改版。
3? 再標識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個再標識模型,以幫助判斷大改和小改。
該模型分為三步:判斷更改前后的產品是否具有互換性;判斷更改的產品是否需要重新標識;判斷需再標識產品的上級組件是否需要再標識。
3.1 互換性的判斷
對于每次更改,首先需對其影響的零組件的互換性進行判斷。互換性判斷的模型如圖1所示。
產品是否具有互換性主要是看本次的更改是否影響了產品的外形尺寸、接口和功能,也就是3F。
在對產品的3F進行判定后,還需要特別注意在不同應用中使用的產品的3F是否都不受影響。也就說同一個產品如果安裝在不同的上級組件中,需要對每個上級組件中的該產品進行判斷。
3.2 更改的產品是否需要重新標識(改號)
在對產品的互換性進行判斷后,可以使用圖2的判斷模型來判斷本次進行更改的產品是否需要換號。
對于具有可互換性的產品(零件),如果沒有來自于局方對于追溯性和客戶的特殊要求,可以不用換號。而不具有可互換性的產品(零件),如果該產品未進入生產或已經制造的產品可以通過返修的形式使其具有可互換性,并且局方和客戶沒有特殊要求,也可以不用換號。
3.3 判斷上級組件是否需要改號
若本次更改的產品(零件)經過判斷后需要換號,那么還需要對其上次組件進行一次判定,直到某一級組件不需要換號為止。
4? 結語
建立起規范化的構型管理程序是滿足設計保證體系重要的基礎,而對于構型標識在更改中的變化是滿足適航中對于追溯性要求的重要保證。在實際的研發工作中,需要不斷探索與更新構型項在更改流程中的再標識方法。
參考文獻
[1] 陶劍,范玉青.基于構型項的飛機研制建模技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10):114-118.
[2] 田憲偉.基于MBD的構型管理在飛機研制中研究與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15,495(S2):7-11.
[3] 孫洪洋,賀璐,孟旭.面向民用飛機的構型再標識模型分析[J].科技創新,2017(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