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y exhibition enterprises have abandoned the wait-and-see attitude under the lasting pandemic, and have actively sought changes and expanded business. And those enterprises that have gradually achieved success really rely on the accumulated brand effect before.
11月16-19日,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史上首個純線上年會——第87屆年會成功以線上形式舉辦,吸引了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UFI會員參加,成為迄今為止參加人數最多的UFI年會。UFI執行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賀庭凱表示:“我們打破了UFI實體年會的傳統。疫情下,我們必須靈活應變、隨時調整、勇于創新。”
的確,任何一個想要在未來贏得一席之地的人都會深深贊同只有勇于創新,才能突出重圍。然而,我們看到,在后疫情時代,不是每一個會展項目、每家會展企業都能夠迎難而上、突出重圍,甚至鳳凰涅槃,逆勢升級。從飽受沖擊的出展行業來看,很多企業都及時摒棄坐等觀望的態度,積極求變,拓寬業務。而那些逐步取得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是由于疫情之前就積累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由于國際疫情持久不退,很多國內出展企業紛紛與國際主辦方密切聯手,為參展企業推出線上參展服務。展覽的本質功能是促進供需雙方的貿易成交。在這個線上展如雨后春筍的時段,客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那些經過多年努力經營、成效突出的品牌展會項目,其線上版也因為依托實體展會強大的客商等資源優勢,為客戶所青睞。筆者在與業界人士的交流中發現,無論是在巴基斯坦這類會展新興國家,還是在德國科隆這樣的世界會展名城,品牌即意味著客戶忠誠度。
從轉而開拓內展等其他業務來看,善于應對危機是出展企業的優良傳統。在出展業務基本停頓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出展企業選擇舉辦內展、提供國內商旅服務等。筆者觀察到,即便是開拓這些出展組展無關的業務,企業原本積累下的商譽等品牌效應也能極大地幫助出展企業贏得合作伙伴和客戶的青睞,加速業務成功。換言之,品牌企業本身就自帶“人見人愛”的魅力。縱觀其他行業,很多企業在原有的領域成為品牌企業之后轉戰其他行業,都會由于在消費者心中已經牢牢樹立了品牌形象而有先發優勢,何嘗不是一個道理?
正如一家出展企業的負責人指出的,每一次行業的洗牌都會催生新的事物。在會展業除舊布新的過程中,誰會慘淡出局?誰會烈火重生?品牌無疑是最大的決定因素。2020年12月16-17日,中外會展品牌大會,深度解讀會展品牌的內涵與打造之道,值得關注。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