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彩娟 王永信 任 亮 高滿慧 胡格吉勒 付文國
(黑龍江克東和平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
蹄部健康直接關系奶牛健康和生產性能。奶牛發生蹄病后不愿意活動,長時間躺臥,容易造成發情鑒定困難,屢配不孕。奶牛也會因蹄部持續疼痛造成采食量下降,嚴重情況會導致體況日漸消瘦,引起產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障礙,進而降低牧場的經濟效益[1,2]。奶牛腐蹄病主要表現為跛行、四肢姿勢異常,蹄嚴重變形、開裂,炎癥自趾間皮膚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節,趾間充血腫脹、潰爛、流膿,散發惡臭氣味,并伴有全身性癥候群。蹄病嚴重者需要淘汰[3,4],嚴重縮短了奶牛的使用年限。研究發現,在發病率高的牧場或地區,腐蹄病發病率可達30%~40%[5]。因此,全面了解該疾病發生的原因和危害性,嚴格衛生管理,嚴抓飼養管理,提高防控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肢蹄病中較嚴重的蹄病之一,其病原種類較多,包括壞死梭桿菌、節瘤擬桿菌、結節狀類桿菌、球菌、產黑色素類桿菌和酵母菌等,主要由壞死梭桿菌、節瘤擬桿菌或多種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6,7]。病原菌會直接分泌毒素或者高活性蛋白酶,破壞牛蹄表面和肌層皮膚組織,使其壞死,造成腐爛發炎。壞死梭桿菌等病原菌的抗性比較強,在環境較差的瘤胃和糞便中可以存活10 個月以上。在病牛感染少量壞死梭桿菌時,若合并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也會發病[8]。
飼養管理條件差是該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常發生于潮濕多雨的季節。圈舍飼養密度過大,牛舍環境陰暗潮濕,環境衛生管理不到位,臥床糞尿不及時清理和消毒,尤其是育成牛的飼養條件較泌乳牛更差,牛蹄長期浸泡在糞尿和泥水中,蹄部皮膚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最終被細菌感染而引起蹄部出現炎癥反應[9],進而導致腐蹄病的發生。牛舍中地面不平或者有石頭等異物,也會使牛蹄皮膚組織發生損傷,導致病原菌侵入。
2.2.1 精粗比例失調
奶牛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過高,粗飼料采食不足,造成瘤胃酸中毒,釋放內毒素和組織胺,血液載氧量降低,使得腸胃機能紊亂,造成消化道疾病。奶牛身體抵抗力降低,導致毒素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使蹄部出現炎癥和腫脹。
2.2.2 鈣磷比例
鈣磷在機體中的吸收能力呈反比。鈣過多會影響磷的吸收,磷過多則會影響鈣的吸收。如血鈣不足,機體無法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動用骨骼中的鈣,造成蹄部骨質疏松,蹄部皮膚組織軟化,進而發生腐蹄病。
2.2.3 微量元素
奶牛蹄病與微量元素有密切的關系,飼料中如果缺乏微量元素,奶牛的抵抗力會降低,患病率升高。如飼料中缺乏鋅會導致蹄角質化,也容易引起蹄病。
2.2.4 牛群管理因素
磨損或異常磨損造成的蹄變形可以使奶牛站立姿勢和負重異常,增加奶牛蹄病的發病率,因此,日常對奶牛蹄部的修剪、保養,防止蹄部變形尤為重要。
該病在犢牛、育成牛和成年牛都有發生,以成年牛發病最多,且全年均可發病。腐蹄為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奶牛牛蹄和蹄趾間表皮、真皮或角質部的腐敗化膿增生性炎癥。蹄部檢查可以發現,蹄趾紅腫、皮膚充血、糜爛化膿、角質部呈黑色,關節處破潰,流出乳酪樣膿汁[10](圖1)。發病后患病牛只精神萎靡不振,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產奶量急劇下降,體重下降,引起繁殖障礙,跛行、以蹄尖著地,發病中后期會導致蹄部深層組織嚴重壞死,蹄匣脫落,患病1 側肢蹄不能著地,跪地采食。四蹄皆可發病,而后蹄較為多見。
保持牛蹄干凈,經常更換墊料,保證圈舍清潔衛生。保持圈舍運動場的干燥衛生,設置遮陰棚,避免下雨泥濘對牛蹄的污染。定期對牛床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清理尖銳物體,防止刺傷牛蹄,誘發肢蹄病[11]。牛床和地面等位置定期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硫酸銅溶液進行消毒。在每年的雨季需要特別注意保證牛舍的干燥,經常觀察牛蹄部位,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不要延誤病情,避免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圖1 奶牛腐蹄病的臨床癥狀
飼喂優質牧草和青貯,制定合理的精粗飼料比例配方,提高纖維的有效利用率,保證優質蛋白質的充足供應,鈣磷飼喂量和比例應適當。鋅、銅、錳、鈷等微量元素是角蛋白絲合成和交互連接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并參與一系列軟骨和骨骼生長發育相關酶系統和生化反應,對于維護蹄殼的正常生長起著重要作用,可改進奶牛蹄部的健康狀況,使蹄殼不僅具備保護真皮的基本功能,還能耐受堅硬地面對蹄部的壓力。因此,要給奶牛補充充足的微量元素。
科學蹄浴也能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減少腐蹄病的發生。做好蹄浴管理工作,如選擇合適的蹄浴池尺寸,或者采用噴淋式蹄浴對每個牛蹄噴藥,不但可以保證藥效吸收,還可以節約用水。根據牛蹄部衛生狀況,選擇合適濃度的蹄浴試劑,并保證每周適當的藥浴次數等。
每年保證全群牛只至少修蹄2 次。其中干奶前必須修整1 次變形蹄,修蹄時要考慮牧場情況、奶牛日齡及種類等因素。
適當縮短患病牛只從牛舍到擠奶廳的行走距離,這樣不但便于及時觀察患蹄的愈合進展狀況,還可以增多休息時間而加快蹄部的痊愈。
根據確診病牛的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如對蹄匣角質大量脫落或有大量惡臭膿性液體從其腐敗孔洞中流出的病牛,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先麻醉病牛趾傳導神經,利用手術刀直接挖除所有積留在病灶內的腐敗組織液,隨后再使用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搭配飽和硫酸銅,將病灶內部徹底清洗干凈,最后使用適量的苯酚擦拭病牛患處創面及周圍組織,或使用紗布藥液填充病牛的深層腐爛部位后,再進行包扎即可[12]。
在奶牛養殖中,腐蹄病發生率較高,該病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牧場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教育,掌握腐蹄病癥狀,避免蹄病發生后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飼養管理過程加強修蹄等日常防護,在奶牛發病后要積極治療,以使牧場損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