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楚
毛澤東一生只作詩贊頌過一支連隊,那就是“南京路上好八連”。1949年7月,有一支連隊受命擔負上海南京路、外灘的巡邏執勤任務,維護社會治安和中共華東局、中共上海市委的警衛任務。這支連隊就是后來以“身居鬧市,一塵不染”聞名全國的“南京路上好八連”。
連隊來到“最復雜的考場”
“南京路上好八連”原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連隊:1947年8月6日,在山東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華東軍區特務團把幾十個膠東農民子弟組編成四大隊輜重連;1949年6月,該連改編為三營八連,向上海進發,開始擔負保衛上海的任務。
毛澤東曾把中國共產黨主政比作“進京趕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最復雜的“考場”要數上海,而上海最復雜的“考場”當屬南京路。
1949年7月,部隊分配了在南京路上值勤的任務。但時間一長,情況便悄然變化:有的戰士羨慕男士女士手挽手進歌廳、電影院,當打扮時髦的女子經過時,也禁不住嘌上幾眼。連隊出現一些反常現象:有人一次花幾塊錢到國際飯店開“洋葷”,有人不惜花5塊錢到高級理發店理發,還有人不抽老葉土煙而去買一塊多錢一包的雪茄……
這些情況引起八連首任指導員張成志的警惕。他在黨支部會議上指出,南京路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來到這里,我們就沒有退路了,全連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絕不能吃敗仗。
多次教育后,八連戰士紛紛表示,一定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牢記“兩個務必”,保持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之后,官兵們開始自制針線包,衣服破了,縫縫補補再穿;扛著鐵鍬、推著糞車,步行到十幾里遠的郊區開荒種菜;開展“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等競賽活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連官兵在艱苦奮斗的熔爐中錘煉出“拒腐蝕,永不沾”的金剛之體。
“好八連”精神把名揚
八連的先進事跡引起了部隊宣傳干事呂興臣的注意。1956年的一天,呂興臣給《解放日報》記者張錦堂送去一張新聞照片:燈紅酒綠的南京路夜景中,一位戰士手握鋼槍正在站崗,神態威嚴。不日,照片以《南京路上的哨兵》為題,在《解放日報》上刊登。
有一天,呂興臣到八連去,看到連長正幫助戰士縫補衣服,感到新奇,就問怎么回事,結果發現連隊每個戰士都有針線包,戰士衣服破了以后都是自己補,有的襯衫已補38個補丁。
張錦堂一聽,覺得是個好故事,建議呂興臣把它寫出來。呂興臣寫出了《針線包》,并記下了八連官兵自編的順口溜:“針線包是百寶囊,戰士拿它補衣裳。隨破隨縫多便當,光榮傳統永不忘。”后來,呂興臣在八連又遇到一群戰士在贊嘆一只戰爭年代的行軍鍋,于是,第二篇稿子《行軍鍋》又誕生了。此后,第三篇,第四篇……
1959年春節前后,《解放日報》的一位老記者看到關于八連的系列文章后,向呂興臣提議,能不能想辦法把八連的小故事找條紅線串成一篇大通訊。
于是,呂興臣深入八連6個月,與官兵們一起生活、站崗、執行任務,最后將稿件的主題定為“身居鬧市,拒腐蝕永不沾”。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報》以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刊登了《南京路上好八連》,同時配發社論《人民解放軍的光榮,上海人民學習的榜樣》,首次完整地報道了八連的事跡。之后各大報刊紛紛轉載,“南京路上好八連”開始為全國人民所知曉。這一年,正值全國糧食嚴重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嚴重饑荒,“好八連”精神展現出難以估量的價值。
“好八連”話劇“起死回生”
在報紙、電臺大力宣傳八連的同時,上海警備區也開始高度重視對八連這一典型的培養和宣傳。
赫赫有名的三野虎將、時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對時任南京軍區文化部副部長沈西蒙說:“西蒙啊,你要幫我們做件事。上海有個‘好八連,你寫了不少好戲,也要為‘好八連寫個戲。”
于是,沈西蒙重返上海,住在八連一班,和戰士們一起站崗、放哨、摸爬滾打,細心體察戰士的思想情感。后來,前線話劇團二隊隊長漠雁接受任務也住到八連體驗生活,作為報道八連事跡“第一人”的呂興臣,也受命參與劇本創作。三人在八連一住就是40多天,日夜切磋,于1961年共同完成了劇本《霓虹燈下的哨兵》。
劇本寫好了,交給話劇團彩排時,有人卻說:“這是一株毒草。”原來,在話劇里,新戰士童阿男與出身資產階級家庭的小姐林嬡媛談情說愛,并公然出走;排長陳喜經不起誘惑,丟掉了從山東老區帶來的土布襪子,要與鄉下妻子春妮分手。在當時看來,這些情節是給八連抹黑,給解放軍抹黑,不能上演!甚至有關領導還下令《霓虹燈下的哨兵》劇本不許外傳。
事情反映到周恩來和陳毅那里,周恩來開玩笑地說:“難道我們的戰士都是鐵打的,沒有思想感情嗎?”陳毅一聽也生氣了:“真是亂彈琴,戰士就不許有一點毛病?我看這種瞎指揮要不得。”
1963年1月,周恩來到達上海。正巧上海在舉行華東話劇匯演,周恩來應邀出席觀看了《霓虹燈下的哨兵》。
周恩來的關懷,使劇本“起死回生”。
1月22日至23日,《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來到北京,在總政話劇團劇院連演兩場,引起很大轟動。
1963年底,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開始拍攝,周恩來甚至要求一句臺詞不能變,一個演員不準換。1964年初,由八一電影制片廠王蘋任導演,沈西蒙等任編劇,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原班人馬出演的同名電影,在南京路實地完成拍攝,隨后在全國公映。
“好八連”這個名字,就此響徹祖國大江南北。.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