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芬 燕晶晶 張婷婷
【摘要】目的 分析門診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及對策。方法 從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擇取30000份血液標本,對其中不合格血液標本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結果 30000份血液標本中,有10份不合格,其中4份受血凝固因素影響40.0%,2份受溶血因素影響20.0%,2份抗凝劑使用不合理20.0%,1份送檢不及時10.0%,1份受藥物因素影響10.0%,凝血是導致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結論 在門診靜脈血液標本檢驗中,容易受到血凝固等因素影響而出現不合格現象,對于此應予以重視,做好各個流程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使標本合格率提高。
【關鍵詞】門診;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在門診診療工作中,靜脈血液標本檢驗非常重要,如果標本不合格,則會對疾病診斷及治療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應引起重視,對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關對策,以保證靜脈血液標本的合格率[1]。本文對此予以分析,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擇取30000份血液標本,擇取時間段為2018年6月~2019年9月,其中男16715例,女13285例,均通過抗凝管進行采集。
1.2 ?方法
由專業檢驗人員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核對,并與實際檢驗項目相結合,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核對血液標本信息,對血液標本溶血、凝血情況進行觀察,對凝血劑使用情況進行觀察,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了解。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x±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2 結 果
30000份血液標本中,有10份不合格,其中4份受血凝固因素影響40.0%,2份受溶血因素影響20.0%,2份抗凝劑使用不合理20.0%,1份送檢不及時10.0%,1份受藥物因素影響10.0%,凝血是導致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 討 論
門診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主要原因如下:①溶血。若血液標本發生溶血,則其血紅細胞破裂,使得血紅蛋白流出,與其他物質發生融合,進而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此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病人血管比較細,采集不順暢,用時較長,有時采用空針時用力過大,放入采集管太快,導致紅細胞被破壞,均有可能導致溶血問題[2]。②凝血。如果血液出現凝固現象,將會使血液內纖維蛋白從可溶狀態轉變為不可溶狀態,因此血液標本凝血,則無法開展血常規檢查,同時也無法進行凝血檢查。這通常是因在向抗凝試管注入血液標本時,搖晃次數不足或時間不足,則會出現凝血問題,使得部分血液凝固[3]。③抗凝劑使用不合理。在靜脈血液標本采集過程中,采血管內有抗凝血劑,避免血液凝固,但若采血量大于抗凝血劑作用量,則會導致凝血。另外若采血量小于抗凝血劑作用量,則會稀釋標本,這兩種情況均會影響檢驗結果。④送檢不及時。血液標本采集結束后,需要在24小時之內送檢,急診患者則需要及時送檢,若長時間未送檢,則會使葡萄糖濃度等成分發生改變,未按照規定時間送檢,則容易導致檢驗結果誤差。⑤藥物因素。在血液標本采集之前,若受檢者服用對血液成分有影響的藥物,則會影響相關檢驗指標,進而造成檢驗結果失真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在血液標本采集到送檢這一系列環節中,需要強化對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并開展定期考核,使其牢固掌握血液標本檢驗相關工作。同時嚴格控制采集工作,對所用器械予以嚴格控制,注重保存環境的管理,及時送檢,若無法及時送檢,則應分離血清,并在冰箱中保存。另外需要強化醫患之間的溝通,增加受檢者對檢驗工作的認識,避免用藥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使檢驗準確性得到保障,為臨床診斷及治療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在門診靜脈血液標本檢驗中,容易受到血凝固等因素影響而出現不合格現象,對于此應予以重視,做好各個流程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使標本合格率提高。
參考文獻
[1] 邵志霞.采集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1):315.
[2] 熊春燕,龔雪蓮,徐 ? 瑾.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學,2017,23(18):181-183.
[3] 謝艷群,鐘素雯,曾淑媛,鄧春友.采集靜脈血液標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