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增利

【摘要】目的 應用多層螺旋CT對周圍性肺癌與肺結核患者分別診斷,并進行診斷臨床效果觀察探討。方法 從某醫院內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診的患者中抽取84例患者,其中研究組為周圍性肺癌患者和對照組為肺結核患者,兩組各42例患者;并且比較兩組患者的影像學診斷結果。結果 空洞基本特征方面,研究組和對照組空洞基本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多層螺旋CT對周圍性肺癌與肺結核進行診斷,高效的對兩種疾病進行區分,有效優化對患者的誤診情況,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薦使用,診斷價值較高。
【關鍵詞】多層螺旋CT;周圍性肺癌;肺結核;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受當今環境因素得影響,各大醫院的內科肺部疾病越來越常見,其中就診率較高的疾病是肺癌及肺結核兩種,兩種類型患者大部分都有肺部空洞的臨床癥狀表現,并且空洞形成的病理基礎均為肺內壞洞[1]。同時空洞的大小方面,肺癌空洞相對較大,此表現通常情況下可作為鑒別診斷兩種病變的基礎。多層螺旋CT是診斷兩類疾病患者肺部空洞的首選方法,其具有價格便宜、重復操作、操作簡單、零創傷等優勢,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2]。本文針對肺結核與肺癌空洞患者同時應用多層螺旋CT鑒別診斷,對比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某醫院內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診的患者中抽取84例患者。其中研究組為周圍性肺癌患者和對照組為肺結核患者,兩組各42例患者,研究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2~69歲,平均(38.6±3.2)歲,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2~67歲,平均(37.3±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針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多呈螺旋CT進行診斷,醫生首先要求患者呈仰臥位姿勢,同時兩只手高過頭部,緊接著進行掃描,掃描部位應該從患者肺尖端開始,向肺底的位置進行掃描[3]。進行掃描之前,應該將儀器的參數設定在適當的范圍內,通常電壓電流應分別設置為12 KV以及200 mA,患者掃描的層厚為2~5 mm,層距5 mm,肺窗寬在1000~1200 Hu,患者的窗位為650~800 Hu。同時對所有患者的冠狀位、矢狀位以及橫軸位三個部位進行全面掃描,并對空洞周圍的組織進行有效的觀察。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患者的空洞的位置,壁厚大小以及空洞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應用SPSS 18.0,計數應用x2(%),計量資料應用t檢測(x±s),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的符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 論
肺部疾病,肺癌與肺結核空洞兩種在肺部壞死結構上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前者以肉芽組織為主,并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呈現出干酪樣組織。但是后者則十分不同,其以腫瘤組織為主,同時肺癌對于患者生命安全有威脅,故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首先選用CT等影像學方法,對兩類患者進行區分,從而幫助患者實施針對性治療,可以有效的拯救患者的生命。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空洞基本特征方面,研究組和對照組空洞基本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多層螺旋CT對周圍性肺癌與肺結核進行診斷,高效的對兩種疾病進行區分,有效優化對患者的誤診情況,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薦使用,診斷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王 ? 偉,張 ? 倩,馮玉生.多層螺旋CT對周圍型肺癌及局灶性機化性肺炎的鑒別診斷價值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27(03):86-87.
[2] 唐士軍,鄭一兵.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與HRCT在周圍型小肺癌中的價值與影像學征象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8):63-64.
[3] 劉學銀,龔 ? 方,鄒勇飛,聶岳龍.多層螺旋CT診斷局灶性機化性肺炎及與周圍型肺癌鑒別的價值[J].上海醫藥,2019,40(1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