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沙
【摘要】目的 分析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行以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擇取4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23例)行以常規護理,研究組(23例)行以綜合護理,對照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前兩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后研究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對照組,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支氣管哮喘患者來說,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確切,可以改善肺功能,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支氣管哮喘屬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咳嗽、喘息等癥狀,這一疾病不僅反復發作,而且病程長,使治療難度增加,對患者健康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近些年,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呈現出遞增趨勢,而要想保證臨床效果,則需要做好護理干預。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如下所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人民醫院呼吸內科4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病例擇取年齡為55~77歲,平均(65.15±3.20)歲,病例擇取病程1~5個月,平均(3.11±1.23)個月;研究組(23例)中,男14例,女9例,病例擇取年齡56~78歲,平均(65.22±3.19)歲,病例擇取病程0.5~5個月,平均(3.33±1.20)個月;對一般資料予以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23例)行以常規護理,以呼吸內科常規護理流程為準開展護理工作。研究組(23例)行以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建立聯系,對患者主訴予以耐心傾聽,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增加其對疾病知識的認識,糾正錯誤認識,使其心理負擔減輕。②強化基礎護理。對患者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糾正,減少食用牛羊肉、海鮮,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戒酒,保持規律作息習慣。③哮喘護理。當患者哮喘發作時,應使其選擇坐位或半臥位,并行鼻導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病情為準對氧流量進行調整,每半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巡視,對吸氧情況進行觀察,若有異常應及時向醫生報告,并對動脈血氣指標予以密切監測。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一秒用力呼氣容積;②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x±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2 結 果
護理前,研究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65.10±2.26)%、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為(22.10±2.56)%,對照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65.78±2.56)%、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為(22.20±3.10)%,兩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后,研究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85.45±3.33)%、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為(12.12±2.20)%,對照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72.45±2.01)%、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為(17.51±2.10)%,研究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對照組,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支氣管哮喘患者均伴隨氣道炎癥,現階段并未確定根治方案,但規范化治療可以對癥狀進行有效控制。但在治療過程中,有效護理干預必不可少[2]。常規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僅以執行醫囑為主,缺乏主動性以及全面性。而綜合護理的應用更加強調護理干預的全面性以及主動性,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不僅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基礎護理服務,同時也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以及哮喘護理,使患者錯誤認知得到糾正,不良心理情緒得到改善,對哮喘發作進行積極預防,或減輕哮喘發作的不良影響[3]。據本次研究顯示,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一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對照組,呼氣流量峰值晝夜波動小于對照組,可見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對支氣管哮喘患者來說,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確切,可以改善肺功能,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鐘衛華.個體化系統性護理干預對支氣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4):327+332.
[2] 于 ? 娜.綜合護理干預在支氣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05):526-527.
[3] 沈俊英.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7):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