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梅

【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護理對呼吸道燒傷氣管切開患者實際救治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9月在我院進行對呼吸道燒傷治療的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n=22)和對照組(n=16)。對照組仍舊采用醫院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在常規性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后,實際患者救治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在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護理后觀察得到:實驗組患者救治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院將集束化護理應用到呼吸道燒傷氣管切開患者救治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還能夠讓病患享受到優質的服務,有利于醫患關系和諧化發展。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呼吸道燒傷;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呼吸道燒傷是一種常見的內黏膜受損病癥,當人體細胞處于充血狀態下時,會引發一系列的炎癥,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將呼吸道內部的分泌物排出體外,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休克和死亡[1]。對于呼吸道燒傷患者來說,在進行氣管切開手術后需要得到科學且充分的護理,才能更好地恢復其機能。本研究對本院38例呼吸道燒傷氣管切開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現將相關病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9月在我院進行呼吸道燒傷治療的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n=22),男12例,女10例;年齡15~70歲,平均(42.5±27.5)歲。對照組(n=16),男9例,女7例;年齡12~64歲,平均(38±26)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機體各個生理系統均無受損且精神狀態良好。②患者治療時間及治療方法都相一致。③所有患者燒傷面積為32~90%。經統計學軟件SPSS 22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就診資料齊全且已經簽署護理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仍舊采用醫院常規護理方式,并將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以及生命體征作為護理重點。
實驗組在常規性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方法如下:①為進一步有效地提高實際護理效率,醫院在原有的護理體系基礎上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并成立了集束化護理小組,在對患者實際燒傷情況進行系統研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護理方案。②當呼吸道燒傷患者在進行氣管切開手術后,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家屬使用吸痰管吸取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并定期對吸痰管進行及時地更換、消毒、殺菌,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③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霧化護理,并嚴格按照主治醫生所叮囑的注意事項來進行霧化藥物的配置、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的觀察和記錄,并與患者家屬、主治醫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進行信息的反饋。④對患者術后切口進行科學的護理,確保患者呼吸道內部的干燥和清潔。⑤根據患者實際術后應受能力來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若使用的是金屬套管,要時刻保持套管及管口的無菌和清潔,此外,相關護理人員還會對患者切口部位進行密切觀察,若出現出血、腐爛、紅腫便需要立即進行處理,防止出現感染。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過一系列治療和護理后,結合本院《呼吸道氣管切開手術護理標準》[2],以患者救治情況(有效、轉院、死亡)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傷口感染、連續性出血、氣腫、阻梗)為實際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x±s),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救治情況對比(見表1)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救治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進行該護理方法的有效應用,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韋 ? 靜.集束化護理對呼吸道燒傷氣管切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11):1619-1620.
[2] 呂 ? 芳.集束化護理對呼吸道燒傷氣管切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2):190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