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豐

【摘要】目的 研究H型高血壓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我門診于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H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43),治療方法分別為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及常規西藥治療,研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各項臨床指標比較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H型高血壓患者采取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H型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H型高血壓屬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伴有高血同,血液中Hcy(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持續高于10 μmol/L[1],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及高血同均屬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獨立因素,控制血同、血壓在正常范圍內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現階段臨床尚無特效治療H型高血壓的藥物,中醫治療是研究的熱點,本次研究以我門診收治的86例H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門診于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H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病例單雙號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3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4~73歲,平均(58.27±4.38)歲,病程1~8年,平均(4.63±1.05)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47~75歲,平均(58.38±4.42)歲,病程1~7年,平均(4.57±1.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無差異,可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門診后均采取控制飲食,戒煙酒,緩解精神壓力,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等常規治療方式。對照組患者口服葉酸片及貝那普利片治療,每日服用1次,葉酸片服用量為0.8 mg,貝那普利服用量為10 mg,持續服用1個月。研究組患者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具體藥方為山楂12 g、川芎6 g、甘草6 g、陳皮6 g、葛根10 g、澤瀉20 g、茯苓15 g、姜半夏10 g、白術15 g、中天麻10 g,結合患者病情加減藥物用量,水煎服用,每次取汁200 mL,早晚各服用1次,持續服用時間為1個月。
1.3 ?評價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舒張壓、收縮壓、Hcy等臨床指標。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等,顯效為Hcy降低80%,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正常。有效為Hcy降低20~80%,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下降且恢復正常指標。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使用%表示,檢驗方法為x2檢驗,各項臨床指標使用x±s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數據分析比較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22.0,P<0.05表明統計學分析具有實際意義。
2 結 果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顯效25例,有效14例,總有效率為(39/43)90.7%,對照組患者顯效22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為(32/43)90.7%,74.1%,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臨床指標比較,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H型高血壓屬高血壓的特殊類型,患者血壓中Hcy濃度持續偏高,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高于單純型高血壓。臨床治療H型高血壓主要采用西藥輔助降壓,長期服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偏高,臨床治療效果不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著,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的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中醫理論認為H型高血壓屬肝風、眩暈范疇,病因為脾虛導致濕氣聚集,產生的痰液隨肝氣上沖,導致患者患者氣血逆亂,治療應以化痰、健脾、祛濕、平肝氣為主。半夏白術天麻湯中君藥為半夏及天麻,半夏具有化痰燥濕、散結消痞之功效,天麻具有止痛、熄風、化痰之功效,二者聯合應用能夠改善患者頭痛、眩暈等臨床癥狀[2]。白術具有除濕、益氣、健脾之功效,茯苓能夠安神健脾,組方中天麻、茯苓、白術、半夏等藥物經藥理學研究,均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腦部血流量增加的功效,天麻中的天麻素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及血小板聚集,進而對動脈硬化的進展實現有效控制。半夏中含有甾醇及苷類物質,可清除人體內大量自由基,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與常規西藥治療相比臨床優勢顯著。
由此可知,H型高血壓患者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燕琳.H型高血壓的血壓變異性及靶器官損害特點[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15):2379-2381.
[2] 蔡 ? 輝.H型高血壓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國處方藥,2019,17(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