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焰 楊瑩

【摘要】目的 討論動態護理模式改善門診乙肝患者遵醫行為的效果。方法 研究時間:2018年6月~2019年6月。觀察對象:在本院收治的20例門診乙肝患者,以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動態護理模式)各10例,評判標準:遵醫行為。結果 研究組患者遵醫用藥、戒煙戒酒、合理運動及定期復查方面的遵醫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健康飲食方面的遵醫行為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動態護理模式的實施將有效提高乙肝患者的遵醫行為,值得推廣。
【關鍵詞】動態護理模式;乙肝;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2
乙肝屬于臨床上常見感染類疾病,患有該病癥后患者將呈現肝區疼、四肢乏力、惡心嘔吐以及腹脹等不良應臨床癥狀,若未能及時對該病癥進行干預治療,還將致使乙肝病毒侵襲至患者肝臟部位,誘發炎性反應,最終致使機體肝功能受損,并增加其出現肝硬化及肝源性糖尿病等不良并發癥的機率,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病情發展為肝癌,致使嚴重性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治療期間若積極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對于提高該病癥治療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給予乙肝患者常規護理與動態護理模式后對改善其遵醫行為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6月~2019年6月。觀察對象:在本院收治的20例門診乙肝患者,以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0例。基本資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6:4,平均年齡為(32.6±12.9)年,平均病程(7.2±3.4)年;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8:2,平均年齡為(32.9±12.5)年,平平均病程(7.2±3.4)年,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與乙肝病癥診斷標準相符患者。排除標準:先天性肝臟功能障礙患者;肝臟功能衰竭患者;肝癌晚期患者;其他嚴重性病毒感染類患者;認識及意識障礙患者;研究配合度較低患者[1]。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動態化護理干預:建立病歷資料,結合患者各資料內容為其制定護理計劃,明確護理工作重點內容,實施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病情進展情況及時對護理計劃進行調整,并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督查,有效改進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具體護理內容:(1)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結合其心理狀況針對性實施心理疏導措施,以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以發放健康宣教手冊及口頭宣教的方式來幫助其充分認識到自身疾病的特點及注意事項等,以定期回訪的方式指導患者科學治療。(3)行為護理: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其每日鍛煉身體,積極發揮家屬監督作用,叮囑家屬當患者出現有消極負面心理時,應給與其足夠的關心及鼓勵。(4)明確崗位職責:對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監督其認真落實護理工作中的內容,及時反饋護理計劃中缺陷,并對此進行調整,以保障患者得到最為優質的護理服務[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遵醫行為,其共包括有5項內容,即遵醫用藥、戒煙戒酒、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及定期復查。
1.4 統計學分析
P值用SPSS 22.0軟件計算,計數及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及計算方式為:前者用%表示,用x2計算;后者用(x±s)表示,用t計算,統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遵醫用藥、戒煙戒酒、合理運動及定期復查方面的遵醫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健康飲食方面的遵醫行為無明顯差異,P>0.05,表1。
3 討 論
動態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增強其臨床治療效果,該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將結合患者病情及心理特征來針對性的為其制定護理計劃,以此有效消除其治療過程中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信心及治療配合度,同時,該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將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其以正確的觀念接受治療,另外,還將積極幫助患者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以提高其機體免疫力,促進其肝功能恢復正常,輔以病癥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遵醫用藥、戒煙戒酒、合理運動及定期復查方面的遵醫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健康飲食方面的遵醫行為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與對乙肝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相比,動態護理模式的實施更有利于增強患者的遵醫行為,這對于其病情的治療十分有利,且該模式的實施可保障臨床護理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總結:動態護理模式的實施將有效提高乙肝患者的遵醫行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蔡月英,桑紅瓊.動態護理模式改善門診乙肝患者遵醫行為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1):172-173.
[2] 辛 楓.品管圈護理對乙肝肝硬化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06):87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