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鸝 唐艷琴 謝彩璇 列錦艮 戴小玲 劉嘉維 袁金翠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效果觀察。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表法完成每一組數據處理,即觀察組(n=20)與對照組(n=20),觀察組選擇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選擇基礎的常規治療和護理。比較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情況。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率為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新生兒;肺炎;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2
新生兒對于外界環境的敏感性較強,加之其自身身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抵抗病毒和疾病的能力較差,因而新生兒病房內院內感染問題的發生率也相對較高,這不僅會加重新生兒的疾病癥狀,還會誘發嚴重醫療糾紛[1]。為新生兒采取綜合護理,能夠保證新生兒病房中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平穩,控制感染率。侵入性操作會提高新生兒出現感染的幾率,而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此類感染的發病率,從而對預防新生兒感染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4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1)家屬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新生兒:(2)家屬不愿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新生兒.采用計算機表法將新生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出生時間(18.6±11.5)h,觀察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出生時間(17.1±11.7)h,觀察組新生兒與對照組新生兒在發病時間以及年齡與性別等方面進行比較,無明顯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采取常規進行干預,觀察組則在其基礎上為新生兒提供綜合全面的干預措施,具體的內容如下所示:(1)環境管理:為新生兒提供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保證其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維持在合適范圍內,空氣流通,配備專業的消毒人員,負責其室內空氣、物表及地面的消毒工作。(2)抗生素的管理:在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新生兒的感染部位、感染程度以及生理特點合理選用抗生素,其種類、療程、用藥劑量、用藥途徑以及聯合用藥等均需特別注意,防止新生兒出現耐藥性以及菌群失調的現象。(3)機械通氣的管理:在進行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等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皮膚粘膜損傷,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防止細菌侵入,并采取預防和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措施[3]。(4)加強消毒隔離:新生兒的奶具及衣物均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滅菌;床單元及使用中的儀器設備等物表清潔消毒一天兩次,保持清潔,發現污染及時處理;與新生兒直接接觸的相關醫療器械及物品如: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未經消毒不得混用。(5)加強基礎護理:每日晨間為新生兒清潔面部及全身皮膚,檢查眼睛有無分泌物,口腔有無潰瘍及鵝口瘡,臍部有無紅腫,臀部皮膚是否清潔干爽,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定時翻身,預防壓瘡,對躁動的新生兒采取合適的保護性約束,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6)成立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督促工作人員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等,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執行率及正確率;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加強對醫院感染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其慎獨精神[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新生兒臨床護理后院內感染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選擇x2作為兩組新生兒感染率進行比較,結局以%體現;最終檢驗結局呈現P<0.05,具有探討分析價值。
2 結 果
觀察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率為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新生兒感染是臨床常見并發癥,由于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免疫系統功能發育不全,新生兒為接觸過子宮外的病原體,導致新生兒免疫力較差,導致臨床感染率較高。所以,加強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十分重要[5-8]。圍產期護理措施不斷進步,也提高了早產或低體重兒的生存率,比起健康足月兒,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免疫力較低,身體的臟器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同時新生兒皮膚和腸道黏膜較為脆弱,加上長時間住院后需要采取各項身體檢查,采取靜脈營養支持和抗生素治療,侵入性操作會導致新生兒的感染率升高,嚴重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重癥監護室病房新生兒感染率在25%左右,而新生兒感染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強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的護理能夠控制感染率,保證新生兒生命安全[9]。本次醫學研究在新生兒病房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醫學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率為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兩組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加強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能夠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有助于新生兒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改善,提高新生兒的康復速度。在新生兒病房實施以新生兒為核心的護理服務模式,能夠從新生兒的實際情況、并發癥風險和臨床癥狀出發,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因為新生兒自身機體抵抗能力較差,需要反復實施吸痰、應用呼吸機等治療,這就會增加新生兒的呼吸道感染風險,因此,護理人員應認真落實口腔護理、勤更換體位、及時傾倒冷凝水、根據管道的使用要求進行更換、吸痰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清潔消毒工作,防止新生兒發生呼吸道感染。因為新生兒表皮的角質層尚未發育完全,因而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真落實手衛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時,也要做好新生兒的皮膚清潔,尤其皮膚皺褶處,從而降低新生兒皮膚感染發生率。同時,每天做好新生兒奶具的消毒清洗工作,防止細菌進入腸道誘發感染。護理人員應嚴格控制新生兒病房的探視人數,減少新生兒與外界的接觸幾率[10-11]。
綜上所述,新生兒病房中的新生兒采取有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新生兒出現感染的幾率,保證新生兒的預后效果,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新生兒預后,對預防新生兒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牡花,湯可香,吳杼陽,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9):95-96.
[2] 邢 燕,童笑梅,韓彤妍,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院內感染的變遷[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2):99-102.
[3] 詹曉輝,李 夏,馬向莉,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的防治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3):1624-1625.
[4] 秦慶員,劉曉玲.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9):90-91.
[5] 李文杰,安晶慧,張玉芹,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內感染監控與防治措施探討[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8,15(2):160-161.
[6] 潘英彩,黃梅香.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新生兒肺炎的影響[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2):00069-00069.
[7] 朱劍穎.關于64例新生兒肺炎綜合護理措施的療效分析[J].醫藥,2015(8):32-32.
[8] 張 麗.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新生兒肺炎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3):406-407.
[9] 桑汶紅.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肺炎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0):98-99.
[10] 崔歡歡,趙晨靜,劉迷娟.護理干預措施在新生兒肺炎患兒住院期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27).
[11] 向 陽.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