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艷 馬雪 于亞萍 鄧婷婷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支架取栓術;去骨瓣減壓;有創性顱內壓監測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2
急性缺血性腦卒(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約占87%,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及高復發率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1]。對于AIS現行指南[2]推薦發病3~4.5小時行靜脈溶栓治療,距發病6~16 h經嚴格臨床和影像學評估后可行血管內機械取栓治療。術后患者可出現腦水腫、出血,使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若顱內高壓持續升高將引起腦疝,最終出現昏迷、甚至死亡。研究[3-4]表明,早期去骨瓣減壓聯合ICP監測,能迅速緩解顱內高壓癥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預后。2019年12月10日我科收治了一例AIS患者,給予全腦血管造影+右側大腦中動脈支架取栓術,術后腦水腫明顯,行右額顳開顱去骨瓣減壓術+顳肌下減壓術,持續ICP監測。經過精心護理,患者恢復良好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性,66歲,因“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失語6+小時”于2019年12月10日經我科卒中綠色通道收入院。查體:體溫36.7,脈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63/78 mmHg,脈搏短絀,心率不齊,雙肺呼吸音粗,聞及散在濕羅音,NIHSS評分20分(提問2+指令2+凝視1+面癱2+左上4+左下4+語言3+構音2)。患者既往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院前在當地急救中心,給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癥狀無好轉,轉入我科。我院頭頸部CTA提示:右側大腦半球大片低密度影、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閉塞,急診行腦血管造影+右側大腦中動脈支架取栓術。患者入院到獲得檢查結果(Door To Imaging,DTI):25min,入院到穿刺成功(Door To puncture,DTP):102 min,入院到血管再通(Door To Recanalization,DTR):168min。術后TICI 2a-2b級,側枝循環1級。給予抗凝、脫水、改善腦代謝、抗感染等對癥處理。術后第二天腦水腫加重,在全麻下行右額顳開顱去骨瓣減壓術+顳肌下減壓術,持續有創性ICP監測,持續呼吸機輔助呼吸,持續鎮靜鎮痛,繼續給予抗凝、脫水減輕腦水腫、改善腦代謝、促進側枝循環建立、抗感染、加強營養支持、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康復等對癥治療。2020年1月16日,患者神志清楚,偶能吐單字,可簡單執行口令,雙側瞳孔等大,直徑約3 mm,對光反射靈敏,右肌力V級,左側肢體疼痛刺激無反應。左側病理征(+),NIHSS評分15分(提問2+面癱1+左上4+左下4+感覺1+語言2+構音1)患者好轉出院,出院后繼續行康復治療,定期復診。
2 護 理
2.1 術后護理
2.1.1 生命體征監測
研究[5]表明,腦梗死后血壓穩定的維持在一定范圍內有助于保證腦血流供應,血壓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患者預后。根據患者情況,醫生制定目標血壓在120~140/65~80 mmHg。給予干預維持在目標范圍,并注意NIHSS評分變化,及時上報醫生處理。期間患者雙側足背動脈搏動良好,口腔、尿道、皮膚黏膜、穿刺點未見出血。
2.1.2 體位護理
床頭抬高15~30°[6],避免過高或者過低影響顱內靜脈血液回流,從而降低ICP,也可有效保證腦灌注壓,是腦室引流術后病人的最佳體位。妥善保護骨窗,在為患者翻身后,頭部予健側臥位或者正中臥位以避免骨窗受壓導致ICP升高。
2.1.3 氣道護理
定時翻身拍背2 h/次,霧化吸入6 h/次,氣道分泌物增多,吸痰前給予適當的鎮靜鎮痛后再吸痰,每日晨和病情變化時行動脈血氣分析,維持二氧化碳分壓在30~35 mmHg,避免其潴留導致ICP升高。
2.1.4 腦室引流管護理及ICP監測護理
保持頭部局部清潔干燥,頭下墊治療巾,有污漬及時更換;。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其最高點在外耳道上緣10~15 cm處,根據ICP值調節引流管高度,保持通暢,并注意觀察引流液顏色和量。
2.2 用藥護理
2.2.1 脫水藥物
當ICP持續大于15 mmHg時,遵醫囑予甘露醇125 ml,10 min內快速靜滴完,能在30 min內將顱壓將至最低[7]。間隔6小時使用一次,期間有顱內壓再次升高,交替給予人血白蛋白+速尿、3%的高滲鹽脫水,并持續觀察用藥后ICP值波動情況及持續時間,并做好記錄。
2.2.2 抗凝藥
使用普通肝素鈉1.25wu+NS48ml以初使量以300u/h持續微泵泵入,能夠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率和預后率[8]。用藥期間每日晨復查凝血象,晚復查血栓彈力圖和ACT,并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用量至過渡到低分子肝素鈉。
2.3 康復護理
超早期的康復治療在改善AIS的長期預后更明顯。術后即刻請康復理療科會診,制定康復計劃:給予患者抗痙攣體位擺放,避免牽拉患肢;協助康復理療師給予患者左側肢體電火針、皮內針、舌針、小關節松動等康復治療1/日。生命體征平穩后,鼓勵并教會患者主動運動,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運動3/日,10~20分鐘/次,以利于患肢恢復。并鼓勵患者發音,從一個單音開始,循序漸進。
2.4 心理護理
患者因失語、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容貌變化的多重打擊,容易產生抑郁和自卑心理。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家屬多給于情感上、行動上的支持,鼓勵患者用肢體語言、書寫、卡片表達自己的訴求,通過談心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給患者講解AIS的發生、發展、預后、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堅持主動鍛煉、積極配合被動康復訓練;樹立戰勝偏癱、失語的信心,消除抑郁心理。推薦患者戴帽子或者假發增強自信,幫助建立新的人生觀,價值觀。
3 討 論
AIS患者在早期行支架取栓其溶栓效果、安全性及遠期預后較好,但術后血壓的嚴格把控、及時控制腦水腫、干預ICP,使其處于目標范圍,是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而早期去骨瓣減壓聯合持續有創性ICP監測能更及時直觀監測患者ICP,及時反映患者病情變化,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提高準確使用脫水藥物時間,保護患者健康腦組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預后。目前我科這類病例開展較少,以期未來會有更多的病歷和數據來經一步探索和研究,我們會不斷總結經驗,使患者獲益更大。
參考文獻
[1] 常 紅,趙 潔,王曉娟,張佳佳,姚 輝,曹聞亞,范凱婷,馬青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后出血預警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11):1648-1652.
[2] 鐘 迪,張舒婷,吳 波.《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解讀[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9,19(11):897-901.
[3] 王德全,雷 震,漆新偉,劉國棟,龍強友,黃 錚,黃 健.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早期手術時機的選擇及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4):3939-3941.
[4] 邱 勇,胡 飛.持續顱內壓監測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8,17(05):478-480.
[5] 何 易.血壓波動對接受靜脈溶栓橋接血管內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影響[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8,13(05):255-256+262.
[6] 袁 麗,蔣 紅.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病人顱內壓影響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29(10):1160-1162.
[7] 呂麗瓊,歐陽艷瓊,孫 璇,柯 全,胡 霞,簡志宏.甘露醇輸注速度對顱腦損傷術后患者顱內壓影響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28):3174-3176.
[8] 敖 丹.用舒芬太尼聯合右美托咪定對接受手術后的ICU患者進行鎮痛鎮靜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3):104-105.
[9] 趙 靜.急性腦梗死動脈取栓術聯合術后普通肝素鈉持續靜脈泵入治療的效果及護理策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7):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