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 上海 200235
靖江路站位于靖江路與衛國道交叉路口處,沿靖江路大致呈東西向布置,靖江路站為地下三層島式換乘車站。電纜走向沿靖江路方向跨靖江路站地連墻,施工期間為保證高壓電纜的安全運行,必須對電纜溝槽(排管)進行保護。
保證施工進度,不影響現況電纜的使用和確保工程順利完成,專項制定現況電纜保護措施。
確保現況電纜的正常使用、確保中水、電信按照項目總體計劃的部署和施工進度質量的保證、順利完善施工。
該工藝所用設備的主要部分由噴導管及以該管為導向滑道的潛水鉆組成。噴導管用直徑273mm 的無縫圓管制成,其長度大于槽深2 米。該導管下端插入先導孔內,下端為土、石的入口,上端為露出地面的噴出口[1]。利用空氣壓縮機向管底輸送高壓空氣,管子入口與出口間產生巨大壓差將土、石噴出地面,因此該法又稱“潛水鉆氣舉反循環成槽工法”。
現階段主要進行靖江路內110kV 高壓電纜的保護工作,該保護段長176m,由溝槽和排管組成,且在衛國道兩側各存在一處電纜接頭。由于施工現場已澆筑砼路面,暫時無法準確確定接頭的具體位置,實際以現場刨驗為準。
該段保護是在第一道混凝土撐上澆筑一道鋼筋混凝土梁,該梁的走向與電纜走向保持一致,以保證能夠懸吊電纜溝槽(排管)。主要工序如下所述:①預制埋件:由于110kV 電纜溝槽(排管)懸吊間距為1000mm,因此需要在鋼筋混凝土梁上按間距1000mm 預制埋件,以固定上部的懸吊鋼梁。②挖土方:將現場需要保護的電纜溝槽全部挖至低于墊層700mm 處,因為需要在溝槽底部穿鋼板和H 型鋼梁,保護電纜溝槽兩側需留出一定的工作面。③降水:由于電纜溝槽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施工期間連續降雨,施工過程中將潛水泵放于待保護電纜溝槽作業區處的集水坑內,進行24 小時連續降水。④減荷載:為減輕懸吊溝槽的重量,施工作業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清沙子、換蓋板等措施。⑤穿鋼板及型鋼:由于部分保護段為預制混凝土溝槽,通過在需保護的電纜溝槽底部穿鋼板及H 型鋼,鋼板應分段橫穿槽底,施工過程中嚴格保證兩段溝槽的接縫處位于橫穿鋼板的中部,鋼板和H 型鋼間距均為1000mm。⑥將連接鋼板及底部的H 型鋼與上部的H 型鋼連接,通過倒鏈和鋼絲繩形成有效的懸吊體系,實現該段電纜溝槽的保護工作[2]。由于連接過程中需要在棧橋板上預留大量孔洞,孔洞間距1000mm,對稱分布在電纜溝兩側,以保證倒鏈和鋼絲繩的穿過,形成有效的懸吊。⑦施工完成后,為保證保護段的安全,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三班倒輪班進行現場巡視,每班兩人,發現問題及時調整。⑧恢復:待地鐵站區完成后進行溝槽的回填及恢復。110kV 電纜溝槽的恢復工作主要分三步,首先進行槽底的回填,采用細沙分層回填,并逐層夯實;其次,澆筑500mm 厚C20 混凝土,采用微膨混凝土澆筑至溝槽底部;最后將輕質蓋板去除,將溝槽內的細沙回填滿,更換原蓋板。

懸吊剖面圖
以預防為主,從施工著手,降低或減少污染的產生,隨時對環境進行跟蹤監測,及時采取相應環境保護措施;增強全員環保責任感,使之自覺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杜絕一切污染環境的行為。施工場地合理布局,優化作業方案和運輸方案,盡量減少由于本工程的施工對線路沿線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施工中合理組織精心施工,盡量減少施工占地及對環境的破壞,做好水土恢復工作,及時、徹底清除施工現場廢料。教育施工人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亂丟垃圾、雜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整潔。施工營地整潔衛生,通風良好。嚴禁垃圾亂倒、亂卸或用于回填。施工現場和施工營地設垃圾站,各類生活垃圾按規定集中收集,每班清掃、每日清運。
①一旦發生線路故障等事故,項目部區域當班施工員在5 分鐘內通知安全工程師和業主代表。組織人員對電纜進行搶修恢復,將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②保護事故現場,把事故地點用防護欄或紅白帶圍起來,組織臨時糾察隊,防止事故擴大。③施工單位領導及時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主動配合,全力以赴,投入搶險任務,使電纜搶修盡快恢復,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④地下電纜保護責任制。本工程施工期間,我項目部將派人進行地下電纜的保護工作,制定保護責任制,成立電纜安全技術小組。
地下電纜的處理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難度較大的工作。任何保證正在使用的地下電纜在施工中不受影響使我們的第一目標,同時還需要保證工程質量并滿足工程進度要求[3]。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業主和設計院進行監督指導,同時也需要各管線所屬單位的鼎力配合,我單位也將完成對地下110kv 電纜的保護工作,保證整個后續工程電纜的安全。
實踐表明,靖江路站110kV 高壓電纜懸吊保護施工方案解決了地下有重要管線無法切改的施工難題,今后在市政管線復雜路段的地鐵施工及深基坑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