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平,何延召,蔡 洪,李澤豐
(1.湖北省城建設計院股份有效公司,湖北武漢 430051;2.武漢理工大學土建學院市政工程系,湖北武漢 430070)
伴隨城市化進程,城市表面透水能力減弱,在極端降雨氣候下,“城市觀?!爆F象普遍,對人民生活、城市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針對這一現象,美國馬里蘭州提出“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構建”。在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上,我國提出的海綿城市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1]。海綿城市理念,即在土地開發過程中,通過場地控制降雨徑流,達到減少徑流量和雨水污染負荷的一種管理方法和應用技術[2]。當下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主要分為建筑群和廣場、綠地、排水系統和道路4大類。其中,道路用地面積一般占建設用地的8%~15%,道路內非透水下墊面占75%左右,是城市不透水面積的一大來源。研究顯示,25%的道路場次徑流量可產生40%~80%的污染物[3]。因此,透水鋪裝系統發展成為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源控制技術[4],尤其在老城區的排水改造中,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市處于亞熱帶季風區,季風氣候特征明顯,隨著冬夏季風的進退,降水量季節變化明顯。年平均降水量為1 200 mm,6月—9月(汛期)是多雨季節,一般占年降水量的40%~50%,如表1所示[5]。如圖1所示,項目位屬武漢市巡司河武泰閘曬湖片區,于武漢市武昌區南部,總面積為11.5 km2,道路面積約為1.0 km2。該片區由于老舊城區較多,合流制管道較多,大部分雨水通過合流管道進入黃家湖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表1 武漢市1951年—2000年月均降水量統計[5]Tab.1 Statistics of Monthly Average Precipitation during 1951 to 2000 in Wuhan[5]

圖1 片區徑流系數分布平面圖Fig.1 Distribution Plan of Runoff Coefficient in the Area
多雨季節降雨量大,初期雨水經管網匯流入污水處理廠,導致污水處理廠負荷過大。片區老舊建筑密集,管網改造困難。經方案比選,建設調蓄池,緩沖初期雨水流量,降低多雨季節時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調蓄池建設用地受到限制,因此,提出了強化豎向透水能力,從道路透水鋪裝材料選擇上,實現削峰減流。晉存田等[6]采用SWMM模型軟件對下凹式綠地和滲透鋪裝進行模擬,分析兩種技術措施在不同重現期對徑流系數、管道峰值流量以及峰值流量延后時間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
對混凝土植草磚、普通透水混凝土(露骨料)、普通透水磚、普通陶瓷磚、普通透水瀝青混合料的抗壓、抗折強度及透水性能,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 135—2009)、《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2010)等規范方法,進行相關測試。測試結果表明,5種常見普通透水材料的抗壓、抗折強度均略大于規范要求,抗壓強度均在10~36 MPa,抗折強度均在4~5 MPa;孔隙率均小于30%,且透水系數值均小于0.8 mm/s。
采用市售透水磚,對多雨時期的徑流量模擬計算,所需的調蓄池容積在建設中受限。因此,利用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優勢,制備透水性能與強度都有一定保證的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磚、透水瀝青混合料3種新型透水材料。
2.2.1 新型陶瓷透水磚
以陶瓷廢料為主要原料,厚度約為10 mm,制備原料再加鈉長石、高嶺土、滑石粉、莫來石晶須,改善燒結性能。按設計配方分別稱量原料,進行配料。將配好的料混合均勻后,壓制成型,壓力為10 MPa,又1 160 ℃高溫鍛燒1.5 h。
2.2.2 新型透水混凝土
水泥:萬安P042.5水泥;細骨料:天然砂,含泥量為0.8%,泥塊含量為0.1%,細度模數為2.8;粗骨料:再生粗骨料,來自上海城建物資再生骨料生產線,經人工破碎篩分成5~10、10~15 mm和5~25 mm 3種粒徑;天然粗骨料:來自湖州某骨料生產廠家,粒徑為5~10 mm;減水劑:浙江傳化聚羧酸減水劑,含固量為20%,減水率為27%。采用人工攪拌,機械振搗,使骨料吸水率為1%~3%,混凝土澆筑1 d后,常溫下灑水養護,每天灑水5~6次,養護7 d后進行自然養護。
2.2.3 新型透水瀝青
采用江陰寶利生產的SBS成品改性瀝青,粗細集料均為鎮江玄武巖,礦粉為磨細的鎮江石灰巖;選用的HVA改性劑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開發,HVA改性劑摻量為瀝青用量的8.7%。
2.2.4 材料性能分析
采用2.1內所述相同測試方法,對3種透水材料性能進行測試,得出其抗壓、抗折強度和透水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3種新型透水材料的性能指標Tab.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ree New Permeable Materials
在現階段透水鋪裝設計中,對于僅有少量機動車輛行駛的硬化地面,如住宅區道路、城市道路硬路肩、停車場停車區等,因通行車輛較少,設計時可不考慮車輛對路面的綜合累計損傷,只需以標準軸載對鋪面結構作靜載分析,在確定各項設計指標容許值時,也無需考慮荷載的累計作用。對類似人行道、步行街、城市廣場、公園硬地等以行人、非機動車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及無機動車輛通行的路面,透水鋪裝在設計時只需進行透水設計,無需考慮交通荷載的作用。目前,透水鋪裝的主要應用場合為人行道、廣場、運動場、停車場、小區道路等,這些場合對于鋪面的承載力要求較低。
改善后的新型透水鋪裝材料在強度上較普通透水鋪裝材料更優越,有望將透水鋪裝的應用擴展到城市行車道上。針對各種不同場合需承受的車輛荷載的不同,選擇適當的結構方案,提高設計方案的經濟性。新型透水瀝青具有較高的整體強度,又兼有一定的變形適應性。透水混凝土層強度較高,承受荷載的作用能力強。陶瓷透水層承受荷載能力與前兩者相比較弱,但其透水性較好,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3種新型透水鋪裝應用設計適用范圍Tab.3 Application Scope of Three New Type Permeable Pavements
徑流量測定儀-JZ-KJ1700,翻斗式雨量計 076 RS-05B。
劃定2個排水口中線作為排水區界,選取1塊排水區域,長約為30 m,寬約為5 m。其中,兩中線處標高分別為40.02、40.02 m,試驗場地集水口處標高39.90 m。降雨時,通過徑流量測定儀器實測數據,對比實際降雨強度。根據式(1)反算徑流系數Ψ。
Q=ΨqF
(1)
其中:Ψ——徑流系數;
q——降雨強度,mm/h;
F——匯水面積,m2。
綜合徑流系數計算如式(2)。
(2)
其中:F——不同匯水面面積,m2;
i——對應匯水面序數。
透水鋪裝徑流系統對比如表4所示。

表4 采用新型透水鋪徑流系數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Runoff Coefficients of New Type Permeable Pavements
由表4可知,3種新型透水鋪裝的徑流系數Ψ為0.3~0.5,較市面上的透水瀝青、透水磚等,可削減約0.2。
武漢地區暴雨強度計算如式(3)。
(3)
其中:P——設計重現期,a;
t——集水時間,min。
集水時間t由地面集水時間t1和管內雨水流行時間t2兩部分組成,如式(4)。
t=t1+t2
(4)
透水鋪裝配合自然綠地對不透水地面進行分割,也可實現對t1的增加。一定降雨條件下,最大化地使滲透面對不透水面進行阻斷,降低地表徑流量,增加滲入量,減小區域綜合徑流系數[7];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的同時,實現自然積存和滲透,采取自然凈化的發展方式,修復城市的水生態系統,涵養水源,增強了城市的防澇能力[8];另在雨水管網建設中,采用透水鋪裝,可在相同管徑下增加其設計重現期。
根據現行《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分流制調蓄池設計容積如式(5)。
V=0.001DFΨβ
(5)
其中:V——調蓄池有效容積,m3;
D——調蓄量,mm,按降雨量計,可取4~8 mm;
F——匯水面積,m2;
Ψ——徑流系數;
β——安全系數,可取1.1~1.5。
在海綿建設中,通過削減徑流量,可有效縮減調蓄池的體積,減小調蓄池的挖土方量。對于不便大開挖的老城區的街道改造而言,有利于實現對老城區海綿改造的建設。
4.1.1 固定投資效益C1
新型透水鋪裝投資C11如式(6)。
C11=F1(x-m)+F2(y-n)+F3(z-p)
(6)
其中:Fi——不同新型透水鋪裝采用面積,m2;
m、n、p——對應傳統透水鋪裝單位面積單價,萬元/m2;
x、y、z——對應鋪裝單位面積造價,萬元/m2。
管網投資效益C12如式(7)。
C12=(Ψ’-Ψ)F0qb
(7)
其中:Ψ’——傳統透水鋪裝對應總徑流系數;
Ψ——采用新型透水鋪裝后對應總徑流系數;
q——設計暴雨強度,mm;
b——單位流量下管網建設綜合經濟投資,萬元/(m3·s-1)。
調蓄池投資效益C13如式(8)。
C13=10DFβ(Ψ’-Ψ)a
(8)
其中:Ψ’——傳統透水鋪裝對應總徑流系數;
Ψ——采用新型透水鋪裝后對應總徑流系數;
a——單位立方調蓄池造價,萬元/m3。
4.1.2 后期運行維護投資效益C2
運行維護投資如表5所示。

表5 部分海綿設施平均維護投資比例[9]Tab.5 Proportion of Average Maintenance Investment of Some Sponge Facilities[9]
新型透水鋪裝采用分層壓制燒結,控制不同層粒度大小,在縱向顆粒粒度分配上,實現反粒度分布,可降低運行過程中維護的頻率。模擬使用時,普通透水鋪裝沖洗維護周期為25~30 d,新型透水鋪裝沖洗周期為40~45 d。通過調研,運營時間按10 a計,保守估計其維護成本比例適當下降1%~2%。
新型透水鋪裝維護費用效益C21如式(9)。
C21=0.015 ×10×C12
(9)
調蓄池維護效益C22如式(10)。
C22=0.04×10×C13
(10)
4.1.3 總體經濟效益C
總體經濟效益C如式(11)。
C=C12+C13-C11-C21+C22
(11)
對于C11,即新型透水鋪裝費用上,由于新型透水鋪裝采用大量工業廢料作為原材料,其單位面積鋪裝成本仍較普通透水鋪裝低,在與普通透水鋪裝做比較時,C11為負值,C定為正值效益。
假定已知條件:雨水匯水面積為1 km2,道路面積為0.1 km2。其中,新型陶瓷透水鋪裝為0.025 km2,新型混凝土透水鋪裝為0.025 km2,透水瀝青鋪裝為0.05 km2,設計使用年限為10 a。
設計重現期為2 a,集流時間為10 min,得到q=178 72 L/(s·km2);設計面積為1 km2,雨水管網造價b=42.43元/m2,調蓄池造價a=3 500元/m3。
計算得到:Ψ=0.40;C11=245萬元;C12=327.59萬元;C13=136.5萬元;直接效益值C=1168.94萬元。
經濟效益分析匯總如表6所示。

表6 經濟效益分析Tab.6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
注:表中設施單價借鑒往期實際工程中的設施單價
4.2.1 試驗方法
試驗裝置由滲透柱、雨水模擬噴頭、提升水泵、雨水水箱、塑料軟管以及轉子流量計和調節閥組成。滲透柱材料為有機玻璃,至上而下模擬布置透水鋪裝、透水路基、土壤層,底端設置出水口。土壤層下墊紗布,防止土壤流失。所采用試驗用水為武漢市洪山區某住宅區道路雨水口處收集。滲透水采用《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中方法進行檢測。
4.2.2 試驗結論
由圖2可知,新型透水材料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未經滲濾雨水,其CODCr≈400 mg/L、TN≈16 mg/L、TP≈0.6 mg/L、SS≈230 mg/L,經滲濾后水CODCr≈40 mg/L、TN≈6 mg/L、TP≈0.25 mg/L、SS≈8 mg/L,4項污染物指標在濃度上均滿足GB 18918—2002一級A排水標準。根據上述測試結果分析可知,這3種新型透水材料對城市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可產生積極影響,它可以有效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防止雨水排入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同時,這對于采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地區,可避免地下水水源污染,并對地下水水資源進行補充。另外,可以將滲濾水進行集中統一收集,經簡單處理后,作為城市綠化灌溉用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處理成本。

圖2 不同降雨強度下污染物的去除率Fig.2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1)在老城區合流制管網改造中,雨污分流難以實現,調蓄池建設容積受限。通過采用新型透水材料,強化路面豎向透水能力,削減雨季徑流流量,實現對調蓄池容積縮減,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
(2)采用新型透水鋪裝較常規透水鋪裝,可有效削減徑流量30%;同時,可降低直接經濟成本13%;對SS、COD、TP、TN等的去除效果優于普通透水鋪裝60%以上,可有效控制周邊水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