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公共參與是一項重要內容,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積極作用,并且可增加環保部門與公眾之間的溝通、理解。然而,分析當前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現狀可知,其中仍存在調查內容不夠合理、公眾參與意識淡薄等現象,需要環保局工作人員采取完善環評調查內容、開展環保宣傳教育等措施進行改善,促使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中。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008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ou Zhe
(Yangquan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Yangquan Shanxi 045000,China)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and can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nd the public.However,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henomena such as unreasonable investigation content and weak public participation awareness.It needs the staff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vestigation,carry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and promote the public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Public participation;Measures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技術手段與科學方法,主要是分析擬議中人為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1],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而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則是環保部門針對項目潛在的影響與公眾進行交流,了解公眾的看法與意見,確保項目得到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以促進項目經濟與環境效益最大化。因此,公眾參與有利于環保局工作人員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全面分析與預測,使項目設計與規劃變得更為合理,環保局應重視公眾參與的作用,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到相關工作中,通過公眾提出的意見對項目進行改進,使環境影響評價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現狀
1.1 調查內容不夠合理
大部分環保局工作人員缺乏對公眾參與環境評價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未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再加上缺乏相關的法律機制,導致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流于形式。同時,部分工作人員未對項目本身的特征進行考慮,而是追求方便,照搬照抄其他項目的調查形式與內容,僅對其中的內容進行適當修改,導致調查內容不符合項目本身,無法為參與公眾提供合適的選項。此外,部分調查內容語言單調、內容簡單,其中存在著大量的技術術語,公眾不易理解,或是建設單位、環保局工作人員對公眾提出的意見未予以高度關注。以上問題均說明,調查內容不夠合理極易降低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積極性。
1.2 公眾參與意識淡薄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通常是隨機選取參與公眾,基本沒有考慮過公眾的文化程度,再加上參與公眾對擬建項目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所以表現出的態度也不一致。具體而言,部分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意識薄弱,錯誤地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與企業需要承擔的責任,與個人不存在相關性。部分公眾則是高度關注項目完成后自己能收獲多少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其中的一些要求。在農村中,公眾對環保認知不足更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再加上農村公眾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大部分農村公眾雖然能夠認識建設與規劃活動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帶來的問題,但具體問題并不清楚,故而無法提出自己的建議。
1.3 缺乏相關規章制度
公眾參與效力是環境影響評價單位認定公眾提出的問題、意見的體現,在相關決策中,公眾參與效力可作為公眾意見是參考還是決策的依據。雖然,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方法》具有較強的原則性,但是公眾在參與環境影響評價上缺乏法律支持,再加上沒有制定公眾參與的信息公開相關制度,導致公眾參與決策權與信息公開等得不到強勁保障[2],不能在第一時間內準確掌握項目的相關信息,尤其是部分項目是在施工建設后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這種情況下,公眾不能完全掌握項目的相關信息以及準確把握項目存在的問題,導致提出的意見不具備合理性與可行性,進而降低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積極性。
2 改善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現狀的措施
2.1 完善環評調查內容
目前,發放調查問卷是我國最常采用的一種意見調查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客觀題、主觀題、設計綜合題。通過調查問卷了解與收集公眾的意見,不僅成本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行性。因此,針對環境影響評價調查內容不夠合理的問題,環保局工作人員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需要保證調查內容與選項具有合理性,并且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概述調查問卷的內容,以便公眾理解、思考。同時,問卷內容需要引導公眾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所咨詢的問題,保證調查問卷充分反映出公眾對項目的看法、建議。其次,給予公眾足夠的評價時間,不斷完善調查問卷內容,將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保證調查內容具有針對性,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并且符合項目的特點。此外,考慮到公眾之間對環境保護持有不同的態度與看法,在實際工作中,應合理分類公眾,盡可能保證參與的公眾具有代表性,能夠發表客觀的意見,并且認真對待公眾發表的意見,避免調查流于形式。針對公眾提出的合理意見,盡可能采納,以保持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這項工作的熱情。
2.2 開展環保宣傳教育
只有讓公眾認識到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并具備較高的參與意識,才能夠提高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積極性。具體來說,公眾享有自由、平等生活條件的權利,而加強權利與環境意識的公眾參與是環境影響評價參與意識的直接體現,并且加強公眾權利意識有利于吸引公眾對環境的關注。而環境意識包括環境觀念、環境知識等因素,其作用主要是對人們的環境行為進行引導與調控。由此說明,公眾的參與意識與自身參與積極性具有密切關系。環保局工作人員若想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首先需要大力開展環境知識宣傳教育,向公眾發放與環境知識有關的傳單、手冊,通過宣傳教育幫助公眾認識到自身享有的權利,增強環境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參與意識,并掌握一定的環境保護知識與技巧。其次,借助新媒體開展環保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與公益廣告等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3],從而積極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最后,在公眾積極、踴躍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時予以適當鼓勵,讓公眾增強主人翁意識,為環境影響評價貢獻一分力量。
2.3 建立信息公開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系統化社會活動,公眾對這一活動的知情程度取決于掌握環境信息的主體是否在第一時間內積極公開環境信息,由此說明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可保障公眾在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獲得環境知情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方法》明確指出,建設單位或其委托環評機構、部門應采取便于公眾知情的方式公開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由于公眾在環境影響評價的不同階段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不同,在公開環境信息時,其中的內容可以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信息開工時應劃分為三個階段:在環境影響評價開始階段,由建設單位發布公告公開項目名稱、內容等信息;在環境影響評價進行階段,由建設單位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范圍以及預防措施進行二次公示;在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階段,則是由環保部門發布已受理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結果[4]。在信息公開時,可靈活的通過電視、廣播與網絡等形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致,再加上部分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在信息公開時應結合當地情況選擇合理的方式,確保公眾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獲取信息。
3 結語
公共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環保局工作人員需要基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現狀,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的改進措施,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積極性,并建立相關的公眾參與法律機制,以保障公眾的權利,促進環境、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正新,潘依依.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中“公眾”界定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9(05):5-6.
[2]羅文燕.論公眾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有效性及其考量[J].法治研究,2019(02):60-70.
[3]郭小蓮.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制度的影響[J].低碳世界,2017(13):8-9.
[4]邱紀俠,劉曉剛.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8,30(05):22.
收稿日期:2020-04-21
作者簡介:竇哲(1971-),女,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