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芬 邵革賢 楊明彬
摘要:本文通過農產品產地環境現狀,分析了超標因素,提出了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對策,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產地環境現狀;超標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X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010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ing area
Huang Bifen,Shao Gexian,Yang Mingbin
(Baosh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Baoshan Yunnan 678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exceed the standards,and puts for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Factors exceeding standards;Countermeasures
農產品質量與產地環境質量密不可分,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已經成為新時期發展農業的必然選擇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舉措。
1 產地環境現狀
產地環境與農產品質量與品質直接掛鉤,人們在關心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也同樣會關心產地環境質量。數據顯示,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日益嚴峻,部分區域土地污染較為嚴重,耕地土壤環境狀況更加令人憂心。《土地整治藍皮書》中更是指出我國受污染的土地高達5 000萬畝,隨著土地的污染和退化,農作物可種植面積不斷縮小,重金屬污染也使得農作物產量不斷降低,甚至還有可能對生物產生毒性效應。
2 超標的主要因素
2.1 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導致水中部分污染物殘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的自然屬性具有明顯改變。由于污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它們進入土壤后不容易被淋洗至下層或被分解,而累積在農田表層,致使某些耕作層土壤中某些重金屬元素嚴重超標。國家針對土壤污染狀況進行了調研,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55個污染灌溉中39個都存在問題,這一數據結果足以表明我國目前的土壤污染問題十分嚴峻。
2.2 廢氣污染
研究表明,空氣中80%~90%的鉛來源于使用含鉛汽油的機動車排放。據資料統計,我國5.6%的耕地面積受大氣污染,大氣中有害氣體和物質,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密切相連,而交通運輸行業是伴隨著汽車尾氣、有害氣體和粉塵等有害物質排放而發展的,這一現象的出現,更是嚴重影響到公路兩側農產品產地的產量,更有甚者會出現重金屬超標問題。
2.3 固體廢棄物污染
一是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引入企業的過程中,根本不考慮排污問題。而不合理的產業布局,更是導致了企業污染物的隨意排放,缺乏規范性的污染防控措施,使得各種污染物處理無法達到國家標準,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環境。二是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導致居民點周圍環境惡化,水體和土壤均遭到嚴重污染。三是畜禽糞便、地膜等農業廢棄物利用不當對產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中有20%~30%的畜禽糞便被隨意排入水體等環境,成了重要的污染源。
2.4 農業投入品過量
一是化肥用量過大,造成土壤酸化,肥料流失并對水環境造成影響,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重金屬含量。針對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不少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結果表明,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化肥和有機肥的使用。我國耕地面積總量不到世界耕地面積的10%,但是在化肥的使用量上卻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高達世界化肥使用量的4/10。二是盲目使用農藥殺蟲,除草使用量過高,但利用率極低,無法利用的農藥殘留在土壤當中,容易造成重金屬含量超標。資料顯示,單位面積內我國農藥使用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同樣的利用率卻只有40%~50%。
3 對策
產地環境質量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僅是當地土壤利用率在不斷降低,更是會降低農產品的質量。出于我國糧食安全需求和農產品質量需求考慮,需要整合現有的農業資源,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農業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通過改良農業生產環境,進一步為生態農業建設做出貢獻。
3.1 嚴格控制企業“三廢”排放
監管問題往往是強化環境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方面也是如此。具體措施如下:嚴禁三廢在農產品產地的排放、禁止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充當農業肥料、嚴禁將廢棄物在農產品產地周邊進行堆放、儲存等。農產品產地周邊任何廢物垃圾的處理都必須嚴格的監管,讓廢水、廢液、廢氣排放符合國家排放的要求標準。與此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污染企業的整治力度,讓環境污染問題與企業的收入相互掛鉤,通過創新各種防污染手段,強化污染企業的管理,有效緩解重金屬對農業產地的影響。
3.2 開展例行監測行動,構建產地預警體系
農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國民的安全問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應針對農產品問題設立并開展例行檢測,檢測包括了土壤環境質量和農產品質量,合理統籌規劃各種監測手段相互結合,形成動態的環境數據監測鏈,全面掌握區域范圍內農產品和土壤環境的質量及變化。同時,結合實踐發展需求,構建農產品產地預警體系,通過信息的標準化判斷和動態預警體系構建,進一步強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及土壤的動態監控。
3.3 強化農產品產地環境技術開發和教育宣傳
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對人體健康危害的風險評估及污染物溯源和污染預警研究,研發高精度、高效率的檢測技術和設備,以及重金屬污染農田聯合修復技術,建立修復推廣示范基地,研究開發低污染、有機污染農田快速修復技術和設備。同時應加大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防治宣傳、教育與培訓力度,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逐步建立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體系,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4 做好農業污染防治工作
第一,強化農業污染法治建設。根據我國現行法律,進一步推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政策的修訂與出臺。制定完善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節水、節肥、節藥等農業生產技術及農業面源污染監測、治理等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
第二,單側區域內資源環境承載力,并構建與其相匹配的農業生產新格局,進一步結合具體實踐狀況,優化區域生產力分布。綜合考慮經濟、市場、自然、政策等相關因素,進一步優化當地的農業區域布局,通過資源環境和農業生產匹配度的提高,科學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第三,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加快構建種養結合的新型農牧業關系,達到調整農村能源結構,改善農村環境和提高生態、經濟效益的目的。
第四,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首先,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其次,安全使用規范,科學、合理使用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禁止使用假、劣獸藥和國家明令禁止的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以及其他投入品。
4 結論
土壤環境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基礎,農產地環境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的存在會抑制農作物的成長,制約著農產品的產量、營養品質甚至是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安全,進而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社會的發展進度。因此,還須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為優化產業和控制產地環境質量、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為人類的“餐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秋會,席運官,王磊,等.產地環境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綜述[J].江蘇農業科學,2018(01):5-8.
[2]劉寧菲,唐蘭蘭,楊長河,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農業,2016(21):108-110.
[3]饒聰.淺析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及可操作性[J].種子科技,2019(10):126.
[4]王守紅,徐榮,王桂良,等.基于生物炭性能提升技術的稻田重金屬污染修復策略研究展望[J].江西農業學報,2019(12):87-98.
收稿日期:2020-05-10
作者簡介:黃碧芬(1976-),女,漢族,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