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對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晝間、夜間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現狀。同時,從聲源類型入手,通過整體和單個點位分析,分析不同聲源對區域噪聲的影響,針對分析結果提出了改善婁底市區域噪聲的建議。
關鍵詞:區域環境噪聲;噪聲聲源;建議
中圖分類號:X8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029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noise in Loudi City
Wang Hong
(Loudi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Loudi Hunan 417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y and night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urban noise of Loudi City in 2018,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gional noise of Loudi City is evaluated.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type of sound source, through the overall and single point analysis,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ound sources on regional noise is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regional noise in Loudi City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Key words:Regional environmental noise;Noise source;Suggestions
環境噪聲污染不僅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對人的聽力、心血管、消化、內分泌和免疫等健康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1]。城市在發展,人口在增長,交通壓力在增加,環境噪聲污染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盡量減少環境噪聲,營造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期盼之一。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又有各自的特點,如何減少環境噪聲污染,每個城市都應結合自身情況,找出自己的解決之道。通過對婁底市城區2018年晝間、夜間區域噪聲監測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其區域噪聲現狀及特點,找出影響較大的聲源類型,為婁底在將來的城市發展規劃中如何減少環境噪聲污染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1 區域噪聲監測概況
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網格為600m×600m,監測點位數為104個。此次區域噪聲監測每個點位均進行了晝夜監測,監測頻次為晝間、夜間各一次。
2 結果與討論
2.1 區域噪聲質量及特點
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環境噪聲監測共獲得了208個監測數據,根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對監測數據進行了計算和評價,晝間總體水平等級稍優于夜間,監測結果見表1。
按照《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中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將各監測點按照一級~五級進行統計,監測點位構成比例見圖1。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監測點位中,晝間結果達到三級及以上的點位比例為37.5%,而夜間結果達到三級及以上的點位比例高達68.3%。
2.2 區域噪聲聲源統計
2018年,婁底市區域噪聲聲源狀況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聲源主要是社會生活,占總點位數的69.2%。如果要改善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針對社會生活噪聲采取措施可起到一定作用。
將各監測點位按其聲源類別分別計算其晝間、夜間平均等效聲級,結果見圖2。從圖2可知,工業源噪聲的晝間、夜間平均等效聲級均明顯高于其他類別,而建筑施工的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其他的夜間平均等效聲級為最低。
將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監測點位等效聲級,分別按照晝間、夜間,列出其最高的10個點位和最低的10個點位,其對應的聲源類型見表3。從表3可知,晝間噪聲最高、最低的10個點位中,社會生活噪聲均占比極大。而夜間噪聲最高的10個點位中工業、生活、交通均有較大比重,而最低的10個點位中,社會生活噪聲占大多數。
3 總結
2018年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晝間屬于較好,夜間屬于一般。相比晝間,夜間監測點位處于四級、五級的比例更高,夜間區域噪聲可改善空間更大。本次區域噪聲監測的104個點位,絕大部分屬于社會生活噪聲,針對社會生活源噪聲采取措施對改善婁底市城區區域噪聲將有一定作用。按照聲源類型劃分,從整體上看,工業源噪聲晝間、夜間區域噪聲均值水平高于其他聲源,但就具體點位來說晝間、夜間區域噪聲中,社會生活噪聲在最高和最低的10個點位中,均占大多數,說明生活源噪聲兩極分化明顯,故占聲源類型大多數的社會生活噪聲,亦有可改善的空間。
4 建議
4.1 合理規劃 有序擴張
(1)婁底市城區發展僅30余年,城區發展仍有可改善空間。在城區規劃中可適當降低小區密度,加大相鄰小區之間的間隔,可以起到美化又降噪的作用。(2)在居民區附近應禁止或限制商業、娛樂項目的開發建設[2]。
4.2 加強引導 緩解交通
(1)通過設置指示牌、人為引導等方式,使更多車輛選擇繞城環線,以緩解城區交通壓力。(2)加強公共交通設施建設,鼓勵市民多使用公交車、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方式。
4.3 運用技術 降低噪聲
(1)今后道路施工中盡量采用低噪音瀝青路面[3],如有必要可對部分老舊路面進行改造。(2)充分利用綠化帶降低噪聲,尤其是圓柏、香樟等減噪效果較好的植物,將部分小區周圍、道路兩側的綠化帶適當加寬[4]。
參考文獻
[1]卞云龍,王麗.環境噪聲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云南環境科學,1999,18(4):48-50.
[2]盧桂軍.城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問題探討及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4):8-15.
[3]曹貴紅.低噪音瀝青路面在國內外市政快速路改造中的應用[J].養護與管理,2018(3):27-32.
[4]劉瀟憶,牛雅瓊,文星星,等.不同綠化帶對城市道路噪聲削減的影響[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6,29(6):18-21.
收稿日期:2020-05-01
作者簡介:王洪(1984-),女,漢族,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