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2019歲末,新型冠狀肺炎突然在武漢爆發,迅速席卷全國,數萬人染病,數千人死亡,這無疑是中華民族面臨的一次空前的重大危機。
面對危機,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統帥全局,率領全國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要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人會歡迎危機,但危機又是不可避免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會不時來光顧。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正視危機,重視危機,正確認識危機,想方設法化解危機,進而戰勝危機,變壞事為好事。善于化危為機,是成熟的表現,智慧的體現,是穩操勝券的自信,胸有成竹的沉穩,也是一種辯證思維。變危為機關鍵在如何“化”,這就需要開動腦筋,創新思維,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妨盤點一下,面對疫情,我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化危為機。
抗疫大戰,眾志成城,提供了一次全民動員的機會,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這次全民動員,共同參戰,再次證實了我們善打人民戰爭的傳統優勢,提醒我們絕不能丟掉這個傳家寶。
抗疫大戰,大浪淘沙,提供了一次考察黨員干部的機會。這次抗疫大戰,就根據表現與能力,及時撤掉了一批尸位素餐的干部,平庸無能的干部,瀆職失職的干部,貪生怕死的干部。提拔了一批敢于負責擔當,勇于沖鋒陷陣,守土盡責,有魄力、有作為的干部。使我們的干部隊伍更加純潔,更有戰斗力。
抗疫大戰,特事特辦,提供了一次深化教育改革的機會。過去,我們的網絡教育、遠程授課等現代化教育模式一直是小打小鬧,新冠肺炎危機一來,逼得各個學校搞起了網絡教育,線上課堂,逼著老師學會怎樣去運用這全新的教育手段,逼著學生學會怎樣聽課、提問、完成作業。可以不夸張地說,這次抗擊疫情之戰,使全民信息化水平有了一次飛躍。
抗疫大戰,齊心協力,提供了一次檢驗全國一盤棋傳統的機會。疫情爆發后,黨中央一聲號令,各地迅速組建了三百來支醫療隊,四萬多名白衣戰士,奔赴湖北抗疫一線。全國各地紛紛捐款捐物,需要什么就捐什么,保證了前線抗疫大局的有效推進。全國一盤棋的優良傳統,體現得淋漓盡致,經受住了實踐檢驗。
抗疫大戰,滄海橫流,提供了一次提振民族精神的機會。面對新冠肺炎猖狂來襲,涌現出無數抗疫英雄,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不怕犧牲精神、拼搏奮斗精神等,都在全民族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振。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全國人民,也顯著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水準和思想境界。
化危為機,還有很多方面。譬如黨員先鋒隊的巨大作用得到再次驗證,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長再次得到有效發揮,同時也對全民族進行了一次深刻而廣泛的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實踐教育等。
隨著中國抗疫形勢的重大進展,化危為“機”的效果正在逐步展現,也給我們深刻啟發。堅持黨的領導,是化危為“機”的核心保障,中國抗疫實踐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可以創造一切人間奇跡;緊緊依靠人民,是化危為“機”的關鍵因素,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也是抗疫的決定力量,在充分動員起來的中國人民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是化危為“機”的制勝法寶,我們的制度優勢在這次抗疫大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令國人驕傲,世人矚目。時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正步步推進,捷報頻傳,我們要慎終如始,不懈怠,不麻痹,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全面勝利。
無論是幾十億年的地球史,還是幾千年的華夏史,都是一部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歷史。我們的先人,曾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一次次戰勝自然災害,化危為機,浴火重生。今天的中國人,也一定能秉承前輩的英雄氣概,再大的災難,我們也能踩在腳下,再嚴重的打擊,我們也能咬牙挺住。1998特大洪災過去了, 2003非典過去了,2008汶川地震過去了,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一定能化危為機,贏得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