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
摘 要 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是落實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的客觀要求,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體現,是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是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著力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內容,對于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 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國家能源
1高原裝配式建筑發展特色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方式的重大變革,推動建筑產業從手工建造向工廠制造轉變,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但現階段我國建筑業仍大多采用傳統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不完整,相關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數量少且生產能力不足,現有設計、施工、檢測、監理單位缺乏裝配式建筑相關經驗,裝配式建筑相關人才匱乏,質量監管機制有待革新,配套的設施、設備、運輸、施工機具、信息化管理等產業鏈基礎薄弱,尚不能充分體現工業化生產的優勢[1]。
如何形成高效加工、高效裝配、性能優越的全新建筑體系,如何在管理、技術、設計、運輸、施工等方面全面實現建筑工業化,如何在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同時控制建筑成本,都成為發展裝配式建筑需要直面的挑戰。
高原人文氣候條件、建筑業情況特殊,尤其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發展裝配式建筑,需考慮如下難點:
1.1 氣候地理條件特殊
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氣溫低。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那曲出現過-41.2℃的低溫。高原缺氧、晝夜溫差較大、紫外線強;高原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給發展高原裝配式建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技術體系還需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建筑體系[2]。
1.2 建筑業基礎薄弱
高原地區由于歷史發展、地形地勢及人口密度等原因,建筑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作為西南邊疆地區,藏北高原建筑市場規模較小,本地建筑設計、施工以及建材生產等企業發展困難,建筑產業鏈配套不全,同時,缺少相關研究機構,人才匱乏,技術積累不足,難以在短期內為裝配式建筑提供有效產業支撐和技術支持,以那曲市為例,建筑行業具有相關資質建筑企業僅11家。
1.3 裝配式建筑起步較慢
裝配式部品部件生產企業較少,構件部品產能缺口巨大,還沒有采用高裝配率方式建造的項目,企業實施裝配式建筑的經驗不足,裝配式建筑發展任重道遠[3]。
1.4 交通運輸和勞動力成本高
藏北高原地廣人稀,交通運輸成本較高,對建筑業的發展形成了極大的制約。此外,由于藏北高原天然的自然氣候,會給從業人員的身體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加大建筑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是留住從業人員的主要方式。因此,勞動力成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建筑業的發展。
1.5 傳統文化特色較強
藏式建筑歷史悠久,經過漫長的歷史文化交融,創造了燦爛的建筑文化。藏式建筑在形體、顏色和裝飾等各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在藏北高原地區城鎮發展裝配式建筑需結合地域特征,充分考慮當地民俗和生活習慣,符合當地藏式風格特色,形成適合當地生產生活方式的裝配式建筑發展模式[4]。
2藏北高原綠色建筑推廣情況
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地理坐標為東經83°55′-95°5′、北緯29°55′-36°30′。東西長約1156公里,南北寬約760公里,東連昌都市,西接阿里地區,南與拉薩市、林芝市為鄰,北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青海省接壤,面積4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境內群山巍峨,河流、湖泊廣布,高寒缺氧,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藏東和藏西的連接紐帶,是藏中經濟區的北部重要門戶和窗口。全市共設1個市轄區10個縣,即色尼區、安多縣、聶榮縣、比如縣、嘉黎縣、索縣、巴青縣、申扎縣、班戈縣、尼瑪縣、雙湖縣[5]。
那曲市裝配式建筑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沒有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領域“優質優價”環境尚未形成,裝配式建筑的綜合優勢尚未得到全社會普遍認可。本地企業對裝配式的建造方式理解和認識不足,一些開發建設單位關注成本問題導致對發展裝配式建筑持觀望態度,設計單位普遍對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理念理解不深,導致裝配式建筑技術和生產能力儲備嚴重不足。購房者在市場的引導下,盲目地追求個性化,忽略住宅的共性需求,對裝配式建筑了解甚少。政府層面引導市場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并提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目標及重點任務,為裝配式建筑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政策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立群,岳巍,宋雪梅.青海民居氣候適應性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10):111-112.
[2] 李沐鴻. 西北高原嚴寒地區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7.
[3] 李靜,謝媛芳,曹艷.內陸干旱寒冷地區綠色建筑的激勵性研究——以黃土高原為例[J].建筑節能,2015,43(9):71-73,107.
[4] 何泉,劉大龍,朱新榮,等.川西高原藏族民居室內熱環境測試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7(3):402-406.
[5] 張帆.綠色建筑中的穴居生活[J].綠色環保建材,2015(6):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