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寶娣

於若飛
救活一個人,就是保護了一個家庭。救援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都能更安全地生活!
和大多數男孩一樣,90后於若飛從小也有一個英雄夢——扶危濟困、心懷天下。這顆種子在他內心深深扎根。2012年他作為志愿者參與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救援,此后,於若飛與藍天救援隊結下不解之緣,在自然災害搶險救災現場、各種防險自救教育中不斷成長。

2012年5月,於若飛的老家岷縣發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他心急如焚。當時,正就讀于西安外事學院的他,征求父母意見后請假趕回岷縣,做起了志愿者。
頭兩天,於若飛是為受災群眾發放物資。第三天,於若飛遇到了前來救援的藍天救援隊。作為本地人,於若飛主動為藍天救援隊做向導,帶領他們排查了十幾個村,協助搜尋遇難者。這是於若飛第一次參加救援工作,正是這次經歷,讓他和公益事業結緣。
那天,於若飛跟著藍天救援隊一起去一個救災現場進行災情排查。他們早上7點出發,一直到第二天下午4點才走出救災現場。30多個小時的救援,讓於若飛的心靈產生了非常大的震撼。他看到救援隊員們把自己身上僅有的巧克力、罐頭等食品,都送給了災區的小朋友,而自己忍饑挨餓,繼續堅持工作。
三天后,藍天救援隊要開展失蹤人員排查工作。於若飛第一次看見遇難者遺體。他特別害怕,站得遠遠的。而其他救援隊員,為遇難者洗干凈面部、整理好頭發、平整衣服,從頭到腳做細致的處理。
於若飛問隊長:“我們為什么要去找那些死了的人?”隊長嚴肅地說:“他不叫死了的人,他叫遇難者。不管這個人他生前是否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但他已經遇難,我們對他就要有最起碼的尊重,這樣對于遇難者家屬也是一種安慰。”
隊長的話深深觸動了於若飛。從家鄉返回學校后,於若飛加入了西安藍天救援隊。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於若飛參與救援。雅安地震救援結束后,於若飛來到蘭州,和10名大學生共同發起、成立了甘肅省藍天救援隊。此后,於若飛一邊在西安上學,完成學業,一邊兼顧蘭州救援隊的工作。他只得利用周末在西安和蘭州之間來回跑。“每周五上完課后,立即趕到火車站,坐一夜火車到蘭州,周六周日為志愿者做培訓,晚上再返回西安。”於若飛說,“這樣的模式持續了一年半,雖然辛苦,但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大地震。4月26日早晨,於若飛帶隊從廣州前往加德滿都開展救援。
在救援現場,一棟三層建筑因為地震發生了坍塌,并且產生了疊壓。疊壓之后,救援人員無法進入。通過生命探測儀,隊員們探測到在一樓有強烈的生命信號,決定立即從樓頂開始打洞。他們花了兩夜一天的時間,把三層樓的樓板打通,進入到了一樓。當隊員們到達時,那位被困者已經遇難。
當時,於若飛心里特別難過,他們拼了30多個小時,卻沒把人救回。凌晨3點多,回到指揮部之后,從來在現場不怕苦、不喊累的隊員們大哭了一場,那種撕心裂肺,於若飛一直記憶猶新。凌晨5點,於若飛帶領隊員收拾好情緒,到另外一個現場繼續開展救援。
2015年8月,於若飛帶領甘肅藍天救援隊籌集64箱應急藥品趕赴緬甸參與水災國際救援。藍天救援隊成員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并受到時任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接見。
在救援行動中,於若飛一心將挽救生命為己任,共計營救幸存者7人、挖掘打撈處理遇難者尸體200余具、醫療救治400余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5400小時。他所在的甘肅藍天救援隊成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27萬小時。於若飛說:“每一場救援都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戰斗,每一場救援都是痛徹心扉的痛苦,每一場救援都經歷遇難者家屬撕心裂肺的痛哭流涕。”
雅安救援中,於若飛負責現場指揮。有一天,湖南電視臺的一位編導來到現場采訪。采訪結束之后,他跟於若飛坐在縣電影院的臺階上聊天。編導問於若飛救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於若飛說:“用最精良的設備、最先進的技術,快速去救人。”編導語重心長地告訴他:“救援的最高境界叫沒有救援。當你把這種減防災知識傳播給每一個人的時候,當每一個人在發生大型災害的第一時間,都能自救互救的時候,才是救援的最高境界。”這句話讓於若飛醍醐灌頂,“對啊,救援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更安全地生活!”
之后,只要一有空余時間,於若飛就主動聯系學校和單位,為盡可能多的人普及防災自救知識。從2013年到現在,於若飛共進行了400多場減防災知識培訓,有13萬人通過培訓,了解到如何用專業知識來保護自己。
在培訓減防災知識中,於若飛結合自己的救援經驗,發現了傳統避險教育中很多知識點存在問題。比如:在日本會讓孩子們遇到地震時躲在桌子下,但這個前提必須是桌子的桌板厚度在3厘米以上,而國內大多數的桌子是刨花板或復合板,抗壓能力要遠遠小于3厘米厚的實木。所以,在我國,發生地震的時候,大家要根據現場情況,來判定避險地點。於若飛說:“自然災害發生時,都要根據現場環境來決定,而不是對書本知識生搬硬套。”
2019年年初,甘肅藍天救援隊啟動“藍天救援·甘肅省首屆民間應急救援公益發展論壇”。論壇上,於若飛為以大中專院校、企業和社區為基礎建立的基層應急響應隊伍授旗。他說:“這意味著甘肅藍天救援隊的隊伍建設更為完備,符合城市搜救隊的能力分級體系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於若飛迅速組織甘肅省藍天救援隊積極投身抗疫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和力量。2020年4月28日,於若飛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於若飛一路走來,能夠堅持到今天,是因為始終堅信“救活一個人,就是保護了一個家庭”。他說,社會對救援工作的認可,讓他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