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劉薇禛平 張禹
每個家庭都有個守護神?或許只是幻想,但偶爾找找安全感也不錯。
每年臘月,當春節逐漸臨近的時候,人們總會忙碌起來。特別是年前的幾個日子,每天都像過年的彩排一般愈發隆重,“小年”便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天,在我國的傳說中,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總結工作”的日子。在過去的時代里,灶王的地位相當于一家之主,人們在一年中都要供奉他。在小年這天,為了不讓他說出家里不好的事,人們還要用小年專用食品——糖瓜,作為禮品貢獻給他。而如今這個舊時的重要祭禮已經變成增添節日氣氛的小小環節。
與我國的“灶王爺”類似,在俄羅斯或者說斯拉夫地區的文化中,“家神”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過與我國將灶王視為單獨神靈不同,俄羅斯人實際是將它當成一個家庭的“靈魂”或者化身,是房屋的主人和贊助人,能夠確保家庭的正常生活。換句話說,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家神,他并不像中國的灶神一樣總管所有家庭,而是“千人千面”,每個家神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外在的表現可能也大相徑庭。
盡管從“羅斯受洗”后東斯拉夫地區就廣泛接受了東正教信仰,但這種民間的傳統信仰和習俗還是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并成為俄羅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今時今日的俄羅斯人未必會認為家神真的存在,不過正如現代中國人還會在小年這一天吃糖瓜一樣,以家神為形象的玩偶仍然被人們喜愛,與他相關的傳說也在民間流傳,有些甚至出現在20世紀晚期,算是某種具有傳統風味的都市傳說。
傳說中,家神生下來就是老頭兒的樣子,但很年輕就死去了,死后化身為家神。他會以各種方式監視他的房屋和居住在其中的家庭,保護他們免受惡魔和不幸。如果這家人飼養動物,家神會照顧他們,善良的家神特別喜歡馬。但是如果家神不喜歡這家人養的動物,那么他有可能殺掉它們。有時候家神的形象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翻版,有時可能是一個小小的留著長胡須的老人(一般玩偶都是這樣)。家庭越富有,家神的毛發就越多。如果他變成小動物,比如小貓、小狗、黃鼬之類,那這些動物的毛皮跟主人的發色一個樣。
家神會幫助人們整理房屋,保護各種器具,讓它們正常工作,還能幫人尋找丟失的東西,只需要問他:“父親,幫幫我,告訴我在什么地方……”
同時,家神還能把不友好的人趕出家門,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讓來人感覺不舒服,比如吃飯時杯子掉在地上摔碎,或者讓主人摔破碗碟,以這種預兆提醒主人來者不善,直到不懷好意的人被“擠”出主人的房子;他很喜歡跟嬰兒玩耍,能保護主人的孩子免受火柴、剪刀等危險東西的傷害;早上,家神可能會叫醒主人,提醒他有重要的事情。
從職責和愛好來說,家神喜歡干凈的房子和有秩序的家庭生活,要是這家人好吃懶做,家神就會很不高興。要是家庭成員開始吵架或不尊重他時,家神就要大發雷霆了。據傳說,他會敲打門和窗戶,干擾大家晚上睡覺,發出可怕的聲音或尖叫聲,有時甚至會把人叫起來用力掐他,給人留下瘀傷。有時,家神會扔盤子,在墻上涂鴉,還可能放把小火。但他不會對人造成嚴重傷害,有時也可能沒有任何特殊原因,只是想跟人搞點惡作 劇。
如果他很生氣,就給他粥、面包和鹽并禮貌地道歉,這樣能平息家神的怒火。當然,如果家神搞惡作劇,可以用鐵制品敲擊墻壁或者地板,家神不會被人們殺死,但可以用鐵把他嚇跑。人們還有一首對付他的歌 謠:
“搞清楚你的位置;
你應該保護房子,保佑房主;
你得好好對待女主人,不要跟她搗亂;
搞清楚你的位置。”
一般來說,人們幾乎看不到家神的蹤影,不過兒童和動物都能看見他(看來這一點是中外共識),甚至他經常和他一起玩。但人們能經常聽到他的聲音,捕捉到一些跡象,通常是不尋常的敲門聲或難以理解的咕嚕聲,要是出現了嚎叫,一般預示著房子要遇到大麻煩了。家神能夠預測房主的未來,通常他會向家庭中年齡最大的人提供信息,可能是夢、預言、跡象、暗示、敲門等非直接的信息,那些“眼角余光看到的東西”。
如果人們要搬家,一般會在籃子里放面包、鹽或一碗粥,然后說:“家神爺爺,出來。和我們一起住吧!”,到了新家之后,人們會把籃子放在房間的中央,說:“家神爺爺,回家。跟我們一起住!”
按照古代斯拉夫人的傳統,每年的2月10日(俄歷1月28日)是屬于家神的節日,人們晚上在盤子里放稀飯、蛋糕或一個甜面包或者糖果,還有硬幣,以要求家神讓家庭富有。第二天早晨,人們將這些硬幣收集起來,放在一個漂亮的袋子里,并存放在一個秘密的地方,直到第二年。
因為家神更偏愛女性,她會說三遍“一家之主的家神啊,請接受我的尊重款待,請您吃飽喝足,愉快玩耍,幫助我的家庭,讓我們免受疾病和禍患,讓我們生活富裕!”每次提出要求后,人們會向幻想中的家神鞠躬,然后全家上床睡覺,以免干擾家神享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