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魚
“再過10天,第一批‘20后就要出生了,他們看待‘90后,就像‘90后看待‘60后一樣。”
2019年年底,這段話不知驚醒了多少“90后”,驚異、憂慮、遺憾涌上心頭,甚至剛成年不久的“00后”們也被卷入其中。被憂慮和迷茫困擾的青年們,轉眼又被描述成“享受著人類幾千年物質精神成果集中爆發”的幸運“后浪”,這兩種極端思想的碰撞讓不少青年不知所措。所以他們反對標簽、期待與定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不能簡單地與“幸福無憂”畫等號,新一代青年有著來自學校、工作、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新壓力,面臨著前輩們不曾經歷過的困境。當“后浪”們如初生牛犢一樣的熱情和作為新手“小白”注定的失敗相交織,聽到“前浪”孜孜不倦的教誨伴隨著的扼腕嘆息時,卻忘了這個社會還有一批正值壯年的“中浪”們,那些“油膩大叔”“新潮辣媽”,他們才是此刻正在運行的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努力與憂慮下,“后浪”們應長遠地思考——應成為一朵怎樣的“中浪”。
一、 在你還是“后浪”之時,敢想敢言
“你的任務就是頭腦風暴,拿出屬于年輕人的新點子,哪怕是不成熟的靈光乍現。”前不久一位項目負責人這樣對我說。年輕人何時才應該脫離稚氣?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毫無疑問,從熱情好奇走向精致成熟是一條不歸路。因此,當你還年輕時,你要不斷地去學習。但是,也不要以尚有的不成熟為恥,你的雄心壯志,甚至是天馬行空、異想天開,都可以勇敢地表達出來。
2020年清華大學招生宣傳片《追光少年》中的一群學生也曾做著一個不被看好的“星空之夢”。他們有“本科生似乎離科研很遠”的自我懷疑,也有“以后你們學生做的東西,還是檢查好了再送過來”的殘酷否定,但是他們沒有在幼稚與成熟的迷茫之間放棄,最終成功完成了“天格計劃”,將一顆學生團隊研發的衛星送上了浩瀚太空。
燦爛星河中旋轉閃爍的既是他們扎實的學識和經驗,也是年輕人蓬勃外溢的熱情、好奇與勇氣。敢想敢言,永遠是當下年輕人擁有的最新鮮的東西。
二、 在奔涌成為“中浪”的路上,始終保持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
《后浪》遭到年輕人的批評之后,不少人一度摸不著頭腦:“現在的年輕人真難伺候,既罵不得也夸不得,那到底該怎么說?”
在我看來,這倒不是年輕人被慣得嬌氣挑剔了,而是他們心中逐步有了衡量的標準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不要罵也不要夸,而是要展現公平與真相。時代在變,變得復雜而多元,變得容易迷失,在既有的基本道德上,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可以成為年輕人最好的指南針,因為新一代青年需要在繁雜的社會里更為理性地展現自己的行為和情感。
我們樂于看到青年對于社會問題有著更多的關注,即使短期內與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相干,他們也樂于加入討論大軍:離婚冷靜期、為陶勇醫生不原諒的勇氣點贊、支持救人者被贈予一套房的獎勵……這些問題的思考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透露出年輕人對公平正義的認可與追求,無意義的宏大敘事、被扭曲的“無私奉獻”觀念終會慢慢淡出年輕人的舞臺。
三、 腳踏實地,一步一“浪”
懷揣敢想敢言的勇氣、追逐公平正義的目標之后,一朵“后浪”必須扎扎實實地卷過“中浪”的路,才可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再有創意的想法也需要不斷地嘗試,再高尚的目標也需要實際追尋,怕苦怕累、好高騖遠、整日幻想一步登天是絕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在這一方面,當代年輕人曾經被貼上了太多標簽:“巨嬰”“啃老”“抗壓能力不足”“自私自利”……而他們正是用自己的努力一個一個撕掉這些標簽,證明自己。抗疫前線、遠方支教、實驗室里的徹夜不眠、圖書館中的燈影闌珊……無數個日夜,我們看到了青年一步一個腳印、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身影,生活的每個角落里都有他們擔起社會責任的痕跡。
這就是成為“中浪”的必經之路。
一朵敢想敢言的“后浪”是社會的火花,變成敢做敢當的“中浪”是社會的主力。當他們奔涌一生成為“前浪”之時,即便已經落后于時代,也能在沙灘上欣慰地欣賞日落霞光、海上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