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梧
我在大學所學的美術學(師范)專業是一門有趣的專業,涉獵學科廣泛,綜合性很強,囊括了史論、美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種美術專業技能等。由于這個專業是師范類專業,因此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塑造專業技能和提高教師素養。美術專業技能不僅是單純的畫畫,教師技能也不僅是如何設計教案。下面,我就來詳細聊聊這門綜合性極強的專業。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素描、色彩、油畫、書法、國畫、雕塑、陶藝、展示空間設計、裝飾基礎、手工制作、VI(視覺識別系統)、PS……每個學期我們需要在眾多學科里選取三到四項自己最喜歡的來學,三年下來也學得七七八八了。然而有個嚴峻的問題:“這么多,怎么學啊?”我當初也遇到過這個問題,而最終的答案便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正是因為美術這個門類涵蓋的學科太多了,我們精力有限,盡管這些學科都很有趣,可也要有學習側重點。我選擇的專攻技能便是書法,專業方向是國畫。絲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傳統美術中僅一個分支都夠你鉆研一輩子了。
學習書法,要了解六個基本書體“楷行草篆隸”。除了筆法基礎還要學習中國書法史,平時要多進博物館,多參觀展覽充實自己。在書法中我只選了楷書作為我長期的學習對象,楷書中只選取小楷,而書家也僅選取鐘王(鐘繇、王羲之的并稱)一家。在學術上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切忌驕傲自滿,以為短時間即可習得精華,拋開傳統的道路自立門派。書畫家林散之說過:“書法的學習是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過程,大多數人第一階段都很難實現。”正如古人所說“臨帖讀帖不可間斷”,比喜歡更重要的是堅持,否則就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國畫大致分寫意與工筆,各自又分花鳥、人物、山水,從中能夠體會到水、墨、色之清趣。在學習繪畫技能的同時,我們也要閱讀美術史、美學原理等相關書籍提升文學素養。書法與國畫都是慢工出細活的手藝,想要作品擺脫匠氣,沾染文人氣,那么大量讀書是必不可少的。在筆墨之間與古人對話,更是與自己對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還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心境。
教書和育人
教師教書,手上得有真功夫。我們學習紛雜的專業技能,正是為了教書而做準備。不過,教師走上講臺僅僅只是為了教書嗎?答案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育人。美術教師需要極高的綜合素養,所以除了美術方面的學科,我們需要學習的有關教育的學科知識還有心理學、教育學、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師職業道德、美術教材研究等;隨著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智慧教室”正在普及,因此我們還需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教育信息化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等。
選擇了教師這一條擔任教書育人責任的路,我們不僅要時刻謹記自己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更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持。因為我喜歡和小孩子打交道,所以在課余時間我會在教育機構兼職,教小朋友寫寫畫畫,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教學過程中成長。在提前體驗教書育人的樂趣的同時,兼職工作也讓我的能力再次獲得提升。
隨著直播平臺、視頻媒體的普及,我也不再囿于一間美術教室。我會在網上宣傳自己的手藝,或者學習更厲害的網友的手藝,讓想學習書法的人們有了自由學習的機會,讓更多非專業人士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許多實力過硬、素質良好的新一代青年教師接過傳承中華文化藝術的火炬,把美術學這首美術與教育的合奏,演奏得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