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杰
摘 要: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是根據畫家的身份和繪畫風格等對畫家進行派別劃分的一種理論。該理論雖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對明清時期的繪畫產生了極大影響。南北宗論的影響極為廣泛,董其昌的繪畫美學思想也受此影響,從他的繪畫作品來看,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創作、藝術和人格三方面。創作方面講究引書入畫、天人合一、以禪論畫;藝術方面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畫寄情、畫中取樂”和“以畫傳情,表現情操”兩方面;人格方面則與南北宗論的形成有關,講究以三教合一為基礎,實現內外兼修。
關鍵詞:董其昌;繪畫;美學思想;南北宗論
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形成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系,而其本身的繪畫美學思想也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從根本上來說,是當時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與繪畫思想的有機結合。從董其昌所處的時代來看,明末清初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繪畫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性和寫意性,畫家可以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因此,繪畫才有了極為豐富的風格和形式。而董其昌的繪畫美學思想與他的南北宗論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分析南北宗論,可以從側面看出董其昌的繪畫美學思想。因此,本文從創作美學、藝術美學、人格美學三方面對董其昌的美學思想進行分析,為后世的繪畫藝術創作提供一些借鑒。
一、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及其淵源
董其昌在他的《畫禪室隨筆》中曾經寫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由此可見,董其昌認為南北宗論早在唐朝就有所區分。而《畫禪室隨筆》也是他的南北宗論的正式出處。繪畫分為南宗和北宗兩個宗派,南宗的宗師是王維,后來還有張璪、郭忠恕、李成、王晉卿、趙大年、米家父子、文征明、董其昌等;北宗以李思訓為宗師,后有李昭道、趙干、李唐、劉松年、馬遠、仇英、夏圭等人,這是董其昌南北宗論的主要內容論述。
董其昌曾考中進士,甚至官拜禮部尚書,再加上他本身就在書法和繪畫方面頗有造詣,所以他提出的山水畫南北宗論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影響很深,不僅中國繪畫的發展,就連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由此可見,他的南北宗論與禪家有著莫大的關系。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禪宗中的禪學主要流行于北方,而南方則以般若學為主,魏晉南北朝時期,禪學與般若學成為佛教的兩大學派,這便是禪家有南北二宗說法的緣由。《辭海》中關于禪家南北二宗的說法是,禪宗因一條偈語而引發繼承人的變化,后來又因此導致禪宗分立門戶,即漸修漸悟的北宗和頓悟漸修的南宗。董其昌便因此將中國歷史上的山水畫分成南北宗兩派,由此可見,董其昌的南北宗論與佛教的南北宗論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董其昌繪畫的創作美學
(一)以繪畫表現時代,引書入畫
董其昌在進行繪畫創作時,十分注重作品的時代性,通過繪畫來表現時代性。無論是他的山水畫還是他的文人畫,都可以從中發現很強烈的時代感。他認為每一個畫家都生活在相應的時代,而時代的特點自然會影響到畫家,時代發生改變,時代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畫家。所以他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畫家的繪畫內容和繪畫技巧也要不斷變化。如果不創新,一味使用以前的技巧,就無法真正體現畫家的內心情感。另外在創作過程中,董其昌還強調引書入畫,將書法的特點運用到繪畫當中。而董其昌的書法除了草書有一些狂放以外,其他書法風格都十分安詳,從他的繪畫中也可以發現一種安詳的韻味,與其說書法影響繪畫,不如說他的書法與繪畫相互影響。董其昌的繪畫中有很多山水、茅屋、山間小路、浮云。在當時混亂動蕩的時代背景下,政治斗爭和時代變換并沒有影響他的創作,這對于當時的中國繪畫藝術來說實屬不易。
(二)繪畫來源于生活,強調技法與自然相結合
董其昌在進行繪畫創作時,崇尚取法自然,一切創作來源于生活,他十分注重繪畫技巧和生活的結合。他認為繪畫是不斷追求藝術的過程,繪畫要取自外物并超越外物。在創作時首先要學會師古,然后才能師造化,意思就是首先要對先人的繪畫進行模仿,在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后才能進行自主創作,而師造化的意思就是先對生活進行觀察,然后再進行創作。師古人不是一味模仿,而是用心學習,在模仿的過程中發現先人的心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感悟到先人的創作靈感。不斷實踐是畫家進行創作的前提,然后再通過自身的技法進行創作,將創作技巧與生活體驗相結合,經過不斷練習最終創作出具有靈性的自然景物。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創作出來的作品具有刻畫的痕跡。董其昌的繪畫創作理念以“師古人”和“師造化”為指導,強調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樣的思想也是推動他成為繪畫大師的重要力量。
(三)注重以禪論畫,追求畫境
明朝禪學逐漸取代心學盛行一時,而后諸多藝術家逐漸將禪學引入藝術創作中,以禪論畫便是董其昌繪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禪宗的興起給程朱理學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思想上突破了禁錮,與此同時,董其昌繪畫思想也加強了哲學思想的注入,最終幫助他形成獨有的繪畫風格。董其昌作畫以柔淡為主,創作講究直覺體驗,借鑒南禪宗的頓悟,以此來認知自然,通過柔淡的手法來表現自然萬物的發展。董其昌還認為,畫家會因為美好的景像而產生創作情感,進而產生創作欲望,最終在不由自主的過程中創作出具有意象的作品,由此可見,董其昌所謂的畫境與靈感頗為相似。在董其昌的畫境中,淡是最重要的特征,這與他師造化、追求自然的特性分不開。崇尚平淡簡約往往可以給畫家的心靈帶來慰藉,或許這與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身處亂世卻無能為力,或許只能通過追求畫境來進行自我調節。
三、董其昌繪畫的藝術美學
(一)以畫寄情,畫中取樂
繪畫不僅是一種萬物的呈現形式,更是一種精神寄托。董其昌就是這樣,他不僅通過繪畫創作來釋放自己的情感,而且從繪畫創作中發現樂趣。董其昌之所以希望通過繪畫來發現快樂與蘇軾有著很深的淵源,當時蘇軾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受到改革派的排擠,蘇軾只能通過書畫來尋找樂趣,所以在蘇軾看來,書畫的最大作用就是尋找樂趣,寄托個人情感,從中取樂。董其昌的畫作中有很多山林茅屋,這便是他遠離塵世、在畫中的棲息之地,更是他的精神寄托。董其昌以畫取樂從側面改變了繪畫的性質,因為繪畫本來為社會服務,但是后來文人階層興起,娛樂的作用愈加突凸顯。董其昌的繪畫內斂、淡柔、自然,其在繪畫中精心為自己創造精神家園,其中的快樂想必只有他本人才能體會。因此,以畫寄情便是董其昌繪畫中藝術美學的第一個特點。其實通過作畫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不算獨特,歷史上有很多畫家都會通過作畫來寄托自身的情感。然而能夠做到畫中取樂的人卻并不多,所以這也是董其昌作畫的一大特色。董其昌作畫并不是簡單的作畫,倒像是為自己創作環境,讓自己有身臨其境,才能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畫中事物,進而從中取樂。
(二)以畫傳情,表現情操
繪畫不僅可以用來尋找樂趣,還可以用來表現自己的情操與人格。真正的畫家應當具有哲學智慧,因為他們是時代發展的先鋒,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自然發展的規律。由此可見,繪畫所起的作用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外化,因為畫家可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內在。董其昌之所以成為一代大師,還在于他可以將繪畫當作媒介,通過獨特的方式,利用墨法來表現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其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盡管是宣泄情緒,依然可以通過平淡、柔美的手法進行表現。這也是董其昌畫作的第二個藝術特點,作畫的目的不僅在于寄情,更重要的是傳情。董其昌的繪畫風格獨特,但是畫中蘊含的情感卻并不簡單,而且董其昌是唯心主義者,他的南北宗論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但他通過繪畫傳達自身的情感,希望通過繪畫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一特點不僅與以畫傳情的特點相契合,更是董其昌本人的真實寫照。
四、董其昌繪畫的人格美學
從客觀角度來說,董其昌的南北宗論也是時代的產物,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宗教的發展對其南北宗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本身是他隨感而發寫的文字,但是卻對后世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這一思想具有唯心主義傾向,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理論并不嚴謹,但是卻對很多畫家起到了一定的啟發作用。董其昌注重內外兼修的人格美學也建立在宗教發展的基礎上。儒家、道家和禪宗思想對文人的影響頗深,后在三家合一的基礎上,中國的學術思潮才逐漸得以統一。從董其昌的繪畫中可以發現儒道結合的特點,繪畫注重淡柔來源于莊學思想,而建立在柔淡手法之上的空則來源于禪學。他之所以成為繪畫大師,與他在繪畫過程中以儒為本、由禪及道的能力分不開。內外兼修則是他進行創作時希望繪畫可以發揮出的作用,也是他參透儒、道、禪三家思想不斷追求的目標。通過參悟三家思想,以繪畫為媒介,最終實現修身治世的目標,便是董其昌繪畫中人格美學的最好體現。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對后世的繪畫主流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并且對繪畫創作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這一理論本身缺乏嚴謹性和客觀性,受唯心主義影響,南北宗論帶有嚴重的個人偏見,這對后世的中國繪畫發展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福娟,鄒宏.明朝“南北宗論”對中國畫派的影響[J].蘭臺世界,2014(12).
[2]陳志偉,劉高存.儒道禪與董其昌繪畫美學思想[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1).
[3]梅波.文人畫的正宗觀:董其昌的畫學思想及其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4]王菁.淺談董其昌的南北宗論發展[J].美與時代(中),2015(11).
[5]徐旻珉.淺析董其昌“南北宗論”對中國畫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7(3).
作者單位:
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