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這句話闡述了藝術和生活的關系。藝術家通過對物體特征的概括提煉,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塑造出帶有人情味的作品,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通過繪畫作品傳達情感。好的作品可以讓人引起共鳴,引人深思,是有深度的藝術品。
關鍵詞:現實主義;油畫;靜物油畫;藝術理念
在中國油畫的發展歷程中,靜物油畫處于邊緣位置,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崛起和繁榮。當今,靜物畫的各種形式和技法日益變化,代表著新的思想,如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風格,表現出非凡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生活氣息。靜物油畫藝術的偉大在于通過對靜物的描繪,來彰顯它們的美,通過色彩等各種視覺傳達語言的相互融合又相互碰撞,造就美和意境。
悠久的歷史文化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遐想與驚喜,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形形色色的,心里的想法與思想都是不相同的。我們有自己的思維創意,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筆觸和對事物的感覺,所以每個人賦予自己作品的思維和情感也是獨一無二的,再結合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的靈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各有各的姿態。
一、油畫靜物中體會到靜物具有的“生命”
(一)“靜態”與“動態”
當我們面對自然時,很多感覺和情感都是發自內心的,這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印象,這是大自然的美。經歷了數百年的探索和發現,靜物油畫也開始從關注對象到關注內心,從注重繪畫技巧和繪畫筆觸的運用,到注重內心感受和性情的抒發,注重作品的情感表達和形式畫法的統一。畫一個動物、一個花瓶,描繪一幅大的場景與描繪面部表情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畫臉部需要更細的手法與技巧,需要畫得活靈活現才更加有韻味。雖然生活中很多都是無生命的靜物,都是靜止的,但也需要我們賦予它們情感,以“形神兼備”的姿態來體現它們的美。以“靜態”畫“動態”,以“靜物”畫“動物”,圖片對話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為人類是多元化和復雜化的,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所以面對靜物縮小在畫布上,我們也是有感情的,每一筆描繪出的感情都是來自于畫家內心的。畫家只有投入專業技法和思想感情,才能創作出完美貼合人意的畫面。
(二)投入的情感
靜物畫不僅是靜態的,它也是生活的濃縮,包含著“生命”和感情。靜物畫創作重要的是可以注意其基本特征,可以將最直接的情感投入和藝術形式相結合,完美展示出主觀情感和客觀形象。面對靜物對象,仔細觀察,用心感受便不難發現,每個靜物對象都有自己的情感意義。一束花給人以舒適和溫馨的感覺,一個花瓶給人以高貴和優雅的姿態。在油畫靜物創作的過程中,筆觸和顏料的疊加,肌理的交錯,從心底感受物體本身,將意境與風格充分展現。如果不是從自己的內心抒發出的繪畫作品,就不會有情感,更不會有意境的存在,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
油畫靜物表達和繪畫情感是分不開的,對物體的觀察和感受先由物體映射到大腦中,經過大腦的分析和情感的處理,使物體有了附加值,有了人情味。畫家只有找到繪畫技法和情感表達巧妙的銜接點,與畫融為一體,感受畫里的情感,才可以展現出自己獨特的畫風與魅力。
二、“物”與“生命”的感受
雖然靜物畫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理解和表達方法,不管是從什么角度出發,是主觀還是是客觀理解靜物畫,我們都要親身體驗感受靜物中大自然的美妙之處,每一次的感覺感受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的體會都是有力的情感涌動。“靜物”有“生命”,需要帶著我們心中的畫筆去描繪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它才可以是靈動的。靜物畫有它自己的規則和規律,但有些還是不一樣的,要表現它們的細節,關鍵在于是否能仔細觀察,是否能吃透它的本質,這樣我們在創作靜物畫時,就不會猶豫不決,不知怎么下筆了。小小的畫框里卻能體現偉大的藝術魅力。在描繪畫面的時候,看到物體本身觸發情感,找到框架,然后運用恰當的顏色與繪畫方法形成情景交融的畫面,這便是一般靜物畫創作的過程。
繪畫有它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畫的內容是什么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審美情感和靜物的組合。一幅好的靜物作品一定是包含很多情感的,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完美結合,進行真實的感情流露,實現真正的人與物的互相感應。
三、油畫靜物創作中的情感體會
我們接觸的很多西方文化更重視原則方法,因此,更能反映出實際的藝術世界的性質和相應的關聯。而我們中國文化則更加注重情感,針對藝術的傳遞強調“因情而生,因景而觸”。同樣,這個道理也可以通過油畫靜物來展示,因為所有的繪畫都是相通且能夠相互融合的。油畫的世界是一個復雜變化的世界,我們要做到看到一幅畫面有全身心的感應,這樣才能夠通過油畫看到和發現內心深處的感悟。
藝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通過作品傳達人類的情感世界,通過描繪展現出特殊的藝術形式來做人類情感交流和傳遞的載體,而確保繪畫語言的合理性是一個重要的標準,體現藝術家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品位。有許多因素影響靜物油畫創作,而情感的表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存在主觀性,所以更難以傳達與控制。
每一幅作品的繪畫內容和繪畫形式都有所不同,繪畫中情感的表達也是不一樣的,任何純粹模仿內容而沒有自己體會的繪畫,都沒有辦法引起別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共鳴。繪畫的意義并不只是要滿足人們視覺的審美需求,還要使藝術作品呈現出更高層次的意味,使人們體會更深層次的意義與意境。
西方繪畫主要是對色彩方面的表現和創造,這是因為顏色是可以最直接、最感性傳達藝術情感的媒介。如紅色給人熱情奔放的感覺,藍色顯示的感情是淡然的,白色反映了純粹的平靜,黑色傳達的是負重和嚴謹。油畫豐富的色彩可以迅速吸引到欣賞者的眼球,由關注到思考,再到情感的迸發,逐漸使欣賞者與創造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開始內心世界的交流。
現如今,觀念藝術似乎很流行,很多東西都被流行賦予更多的意義,“演繹”似乎一時間成了時代的潮流風向。在過分追求個性狂潮的時代,靜物畫所要表達的內容也開始復雜多變,很多靜物作品不再單純、真誠、純粹地展現現實中的事物。有時候我們并不需要特意渲染理想化的風景,而是通過景物觸發一種與大自然相融的、更抒心的內心感受。靜物畫所能承載的也只有它本身和作畫人對它的情感,使本無生命的靜物充滿了“生命”和“神氣”,把作畫者的內心表達出來,給作畫者的情感和內心表達提供一個合理的載體。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生活是創作主體進行創作的前提基礎,正如毛澤東所說,已經存在于人們生活的藝術原材料,它的形式是自然的事情,是粗糙的,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在這方面,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學和藝術之源。生活也是藝術所能表達展現的對象,在生活中創作出美好的作品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欣賞。我們要從生活中發現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創作作品的時候要提取精華,到生活中去描繪那些被人忽略的情感和物體。對于油畫而言,我們將生活中的不可能畫在畫布上,那便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每一幅作品便都是有“生命”的。每次提筆創作,筆者都感覺到自己有太多的東西想要去表達,想要去描繪,自己的探索與有感而發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個小小的筆觸和肌理,就可以成就畫面的生動表達。而生命的意義也是在體會精神和不斷的耕耘中逐漸來表現的。靜物油畫創作時,不管怎樣都不要關上自己的心靈之窗,如同自己沉浸在自己的繪畫中一樣,敞開心扉和各種感官與這個世界相擁,體會油畫的創作精神和不斷學習的過程,充分認識知識積累和欣賞的重要性。畫出好的作品和熟練的筆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油畫藝術更好地融為一體,將油畫語言表達得更加完美充分,是需要很多方面積累和學習的。油畫靜物的創作應該融合相應的造型色彩,提煉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構成一個完美的畫面,繪畫作品應當淋漓盡致地表達自身的內在感受,使觀眾通過簡單的色彩和直觀的情感,產生物與情的關聯,給觀眾留下更多遐想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M].1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2]鄧福星.色彩藝術學[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3]吳甲豐.對西方藝術的再認識[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