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信曄
摘 要:吉格爾是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的代表人物,作為對世界生物機械畫風有深遠影響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他以噴繪世界末日的生物和景象的科幻題材作品來表現對微觀世界的恐懼、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憂慮,以及對我們身體機能賴以生存的未來擔憂。他以生物機械的畫風被人們所熟知,并對后世多方面、多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主要結合吉格爾的生長環境及其所處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吉格爾的造型藝術形象進行更為深刻的了解,并且以吉格爾優秀的藝術作品作為研究對象,闡釋其題材、藝術特征,通過圖像學分析法,進一步探討其造型藝術形象的特色。吉格爾不僅在繪畫領域做出重要的貢獻,還分別在影視、生物、音樂等領域有著不凡的影響。
關鍵詞:吉格爾;生物機械;藝術形象
吉格爾(H.R.Giger,1940—2014年),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科幻藝術家,出生于瑞士格勞賓登州庫爾中產階級家庭,他曾經在蘇黎世大學學習建筑和工業設計。在此期間,他迷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并養成了記錄夢的習慣。他用他的作品向我們生動地展示微觀世界變異的跡象,被世人譽為“異形之父”。以我們現有的語言很難準確地表達吉格爾所描繪畫面。里德利·斯科特曾這樣評價吉格爾:“我是唯一一個有幸進來的人,我絕對享受與他在一起的每一個小時,他是一位真正的原創藝術家?!?/p>
吉格爾的藝術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自傳中曾寫道:“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最黑的地方。因此,從我被允許穿上衣服的那一刻起,我就穿上了黑色的衣服。房子里最黑的地方是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的桌子下面,我在那里做了我的游戲室。在那里,我玩我的鐵路、熊和木偶,還有自制的武器,如弓箭、關節撣子、匕首和其他東西。”吉格爾在昏暗無光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飽受噩夢的折磨,醒來后他憑著記憶將噩夢中的景象通過速寫方式記錄在《噩夢日記》上。吉格爾曾說道:“長大后才發現喜歡這個家,正是它塑造了現在的我。”他的父親是一名藥劑師,對繪畫藝術嗤之以鼻,認為藝術無法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學習繪畫。而且在當時的瑞士,人們把藝術家與酒鬼、妓女、流氓和傻瓜混為一談,但是吉格爾憑借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他的早期繪畫創作,以噴繪的方式描繪了世界末日的生物和景象。吉格爾在1979年的恐怖科幻電影《異形》中所設計的太空怪獸,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一、吉格爾畫面中的主題內容
大部分人認為語言比形象更能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情緒,顯然這個觀點在吉格爾看來并不成立。在當時很多歐洲藝術家放棄了形象再現轉而追求用語言解釋作品觀念的時候,吉格爾卻用生物機械有機體的再現方式,強調了當代繪畫與傳統繪畫的分歧之處,吉格爾用對微觀世界生物形態的描繪和超現實主義手法構建了一個類人的生態環境。他的造型風格有著極其強烈的特殊性和隱喻感。特別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把人類比作胚兒、胚胎,是受體膜保護的幼蟲,把人體通過變異與微生物、機械結合,而創作出一個屬于他自己的類人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都是等待蛻變和新生的昆蟲。吉格爾早期作品中的形象有的長出了翅膀,有的下肢與昆蟲的肢體相結合,有的肢體殘缺變形,有的在身體上加入了破舊的機械喉管等,一切神秘、恐怖、荒誕的元素在吉格爾的畫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吉格爾讓我們勇敢面對類昆蟲的自己,他希望我們像昆蟲一樣不斷進化、蛻變。他認為城市時代已經結束,我們不應該再把生活過得鬼鬼祟祟像生活在黑暗中的嚙齒動物一樣在大都市中奔波,每一個城市公民都是一只等待蛻變成展翅翱翔的生物。所以吉格爾在畫面中繪制了一系列的變形策略,想要每個個體經歷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比前一個階段更靈活、更聰明。畫面中形象的變形分為暫時階段和固定階段。它們生出翅膀,攜帶著自己物種的DNA信息,轉化成新的生物形態。作品中卵智能將巢(基因庫)組織成一個和諧、靈活、多樣的統一體,把城市看成昆蟲的巢,把文明比作爬行幼蟲的蟻族(這種社會性昆蟲已經成功地繁衍了上億年)。盡管吉格爾用他的繪畫把我們帶回到沼澤、植物、昆蟲狀的過去,但他始終還是將我們帶向未來生物世界。他教會我們如何愛我們蠕動的、黏糊糊的胚胎狀昆蟲一樣的身體,從而使我們接受把它變異。而且他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把技術、機械、生物相融合制造出一些怪異的形體。正如超現實主義者的經典語錄,“就像在解剖過程中,在縫紉過程中以及在雨夜里,有一場美麗而又意外的際遇一樣”。
二、吉格爾作品的造型藝術形象特點
吉格爾的藝術經常被稱為“生物力學”。20世紀的城市和社會以巨大的技術進步為特征,這些進步使部分現代人類屈從于機械世界,產生了一種相互毀滅的共生關系。技術革新可以說增強了我們的肌肉、神經系統、眼睛和耳朵等方面的功能,生物和機械設備之間的界限仿佛可以消失。20世紀另一個重要特征是人們對性的態度發生了非凡的變化。吉格爾的生物力學藝術將這些20世紀的標志性元素結合在一起,在他獨特的風格中,以不同的方式巧妙地混合了技術世界中危險機械設備的某些元素。
吉格爾的作品跨越了機械與生命兩大領域,在大量觀看他的作品后,我們會發現他畫面大多是描繪廢墟和金屬,色彩飽和度很低,常常以明度對比為主。這種色彩充分烘托出悲劇的荒涼、絕望的感覺,除了氣氛的需要,也是他所用的噴筆這種工具間接導致。吉格爾將朋克風格與生物結構相結合,作品具象而不現實,容易勾起人內心深處的恐懼。吉格爾曾這樣評價他的妻子(LI):“她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搭檔?!笨梢娝钠拮釉谒囆g道路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將蛇蟲、頭骨、昆蟲的肢體、破舊的機械喉管與他的妻子臉部相融合,將妻子的頭像鑲嵌在機械的墻壁上,頭像面無表情雙眼放出冷光,讓觀者看到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這件作品融合了吉格爾創作時期的眾多特征。第一,整個畫面具有機械元素和浮雕形式,畫面中融入了許多機械細節。第二,無論是頭像,還是骨骼、昆蟲肢體或是喉管,吉格爾都習慣性地賦予這些對象以金屬的材質,堅實而氧化、殘舊。第三,吉格爾筆下的機械不是生活中的普通機械構件,而是重復的,有序排列的,通過重復給人一種連綿的感覺,畫面也因此有一些條理。之所以這樣把他的妻子畫得詭異、恐怖,有可能是他想把他妻子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每一位觀者的心里,讓世人記住她的存在。吉格爾通過對機械與生物的穿插處理,而非日常生活中的螺絲與螺帽簡單的物理結合,讓冷冰冰的金屬流露出生物的感覺。雖然這些形象都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人們還是深深被作品的表現力所折服。吉格爾不僅打破了傳統繪畫造型方式,而且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造型基礎上融入了生物力學,將機械與生物相融合,讓人感受到生物科技恐怖的力量和對未來生物的幻想。
吉格爾的生物機械學在《圣戈塔多之謎》一書中曾被記載,他所描繪的人物是沒有頭的生物,每個人都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條腿。他們通過電子和營養液運行的電腦控制著一切,位于左臂與右腿的接合處。生物機械有鰓和小的循環系統,通過出汗來清潔。這些生物有傳感器,它們通過心靈感應與人類交流,它們的手勢就像聾啞人一樣。每一個生物機械人曾經都是一個正常人,通過四肢的消融和分裂產生三種不同的生物。而軀干和頭部只能在滾動的推車里度過余生,通常只能作為一個生物力學訓練器。另一方面,這兩個臂腿結構,不在受大腦的控制而欣喜若狂,因為它們已經厭倦了作為奴隸的存在。
三、吉格爾作品的藝術價值及其對其他領域的影響
吉格爾的作品里透出的神秘感、毀滅感、自虐以及死亡的氣息,激發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并對哥特文化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在美國權威搖滾雜志評出的史上百張最佳唱片封面設計中,由吉格爾為Deborah Harry設計的專輯封面和為Emerson,Lake & Palmer樂隊設計的專輯封面名列其中。這兩張專輯在音樂和視覺上取得的成就,對后來的哥特金屬和黑金屬樂隊深具啟發。
吉格爾的風格與主題制作在電影領域中一直具有難以超越的影響力。1978年他擔任電影《異形》的美術設計,并因此一舉摘得1980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異形》被稱為最受歡迎的科幻怪獸類電影,為電影界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異形角色的設計,雌雄同體,沒有眼睛,將昆蟲的某部分軀干和人體器官相結合,以及異形幼時抱臉者,中期破胸而出的設計都令人贊嘆不已。這些異形設計在當時的電影行業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殺手保險套》《鬼驅人2:陰風怒吼》《蝙蝠俠3》等都融入異形的特征。當然,盡管這些充滿想象的、怪異的藝術創作至今也不為部分瑞士藝評界人士所贊揚,但是吉格爾卻贏得了流行文化界的認可,尤其是科幻界。2013年,吉格爾成為了科學奇幻名人堂的成員。在該名人堂里,還有搖滾明星大衛·鮑伊和《指環王》的作者托爾金等。
參考文獻:
[1]崔衡晉.淺析噴筆對H.R.Giger藝術創作的直接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
[2]霍普金斯.達達和超現實主義[M].舒笑梅,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3]湯志剛,蔣莉.情緒的蔓延:貝克辛斯基的藝術語境[J].文藝爭鳴,2013(3).
[4]李四達.幻想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
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