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經濟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產業不斷發展,并且展現了很好的發展形勢,建筑工程類產業的發展尤為迅速。在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階段性存在的。其中,建筑工程預結算在整個建筑工程問題中,是一個相對比較重要的方面,應該對其進行整體分析,文章對建筑工程預結算常見問題與采取措施做了概述。
關鍵詞:建筑工程;預結算;問題;措施
建筑工程造價貫穿了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在招投標階段就需要進行認真審核,根據施工方案和圖紙規范的要求綜合計算各項單價和費用,對工程成本和計劃收益做相關分析。各種單價和費用在項目實施完成后會作為工程項目的收費標準,關系到施工企業的盈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任何工程中,財務管理都是比較重要的環節,如果財務管理非常好,就可以把企業的資金做最大程度的規劃,在工程進行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因此,在預估算過程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做到精細、準確,從而提高安全系數。
1 ? ?在建筑工程預結算中常見的問題
1.1 ?預結算數據出現錯誤的評估
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上報預結算時會出現一些錯誤,原因一般可以分為兩種:(1)在預結算過程中,對綜合單價或相關費用進行了錯誤的評估;(2)在工程完成后,沒有及時上報變更或簽證,造成后期在量或價認定上的分歧。該問題的出現比較普遍,因此,要盡最大可能杜絕[1]。
1.2 ?工程建筑過程中的材料問題
有一些問題出現在工程所需的材料上。材料對任何工程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采購材料的過程中,要提前對所采取的材料及成本進行全方面的預算。然而,這是會不斷變化的,因為在工程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需要的材料不同,會出現波動,此外,市場上材料的價格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在整個工程進行的過程中都是必然發生的。
如建設方與施工方剛開始已經談好了預結算的價格,然而,在施工之前,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在施工過程中購買材料沒有充足的預算,就要就價格的問題再次溝通、談判,如果在談判的過程中不順利,每一方都不愿意承擔上漲部分的價格,就會出現一定問題,對整個工程的進行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雙方單位之間也會產生分歧和矛盾,引起麻煩,不利于工程的順利進行。由此,在工程進行之前,充分考慮材料上漲與變化波動的價格,對于整個工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建筑工程預結算的常見問題中是比較重要的。
1.3 ?建筑工程的合同方面的問題
在任何建筑工程施工時,都會簽訂關于某個項目的施工合同,主要是為了維護建筑工程項目的正常進行,對雙方的權利和利益都進行約束與維持,合同具有某些程度的法律意義,加強了約束與維持的力度,合同本身包含了工程進行過程中各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描述,雙方認真參考后簽字,由于法律效益的維持,很大程度地避免了一些問題的發生。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非常容易在細節方面沒有認真閱讀與觀察出現疏漏,產生問題,意外發生時,往往會在預結算中產生問題[2]。
如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工人發生了事故,這往往是預料不到的。要求單位承擔法律規定的賠償,施工單位應當遵守,必須按照工人損傷程度給予相應程度的賠償,單位的利益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就會向建設單位索要賠償。但是在合同中并沒有注明建設單位必須對傷亡人員賠償,因此,施工單位往往會做出一些虛假行為,將預結算的金額數目增大后上報,就增加了預結算的金額,在現實中這種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工程的正常進行。
2 ? ?建筑工程預結算中采取的措施
對于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預結算數據出現錯誤的評估及變更簽證的認定,應該在工程進行過程中排查,最大限度地監察,出現問題時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分析,制定相應的規定,及時跟蹤,以減少此類情況的出現。
(2)當預結算涉及材料問題時,要深入市場進行調查與研究,明確材料是否是預估算中的相應材料;在涉及一些價格變動的問題時,要深入市場,進行價格的對照,根據市場上的價格進行定奪,要求所有價格都要一一對應。
(3)在建立清單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詳細,對于各種問題都要提前做好結算與處理,避免出現錯誤。當清單中出現一些疏漏或者錯誤時,及時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解決與處理,最大限度地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4)在工程前選擇施工單位時,要深入考察,將施工單位的信譽以及施工質量進行分析,選擇有保障的施工單位。
3 ? ?結語
綜上所述,在預結算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整個建筑工程中是非常普遍的,想要解決問題,需要更多努力,從不同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對整個體制進行更加完善的處理。
[參考文獻]
[1]章偉榮.對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體會的探討[J].智能城市,2019(19):78.
[2]丁玉峰,彭金蘭.肺部感染兩種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醫藥導報,2001,(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