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谷銘 李永燕 鄧鈺瑋
摘 要:文章以江蘇大學講課比賽的教學錄像為材料,觀察在教學過程中的手勢語,以揭示不同教師手勢語的特點及其與課堂效果間的關系,進而發現其中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關鍵詞:行為觀察法;非言語行為;課堂教學
1 ? ?影響教師課堂效果的因素
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重視教育。在國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這一角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在教學關系上,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和引導,如何幫助學生學會與會學、學生達成目標,成為教師當下的主要目標,角色的轉變同時也給研究者帶來了困惑,即如何正確扮演教師這一角色。以往的教學形式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聽課的需要,相反,可能會產生學生聽課效率不高、課堂效果不佳等不良后果[1]。
國內外的相關學者對影響教師課堂效果的因素進行相關調研,發現教學效果好與壞不僅與學生自身相關,還與教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授課技巧、語言風格等密切相關。事實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言語行為是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主要途徑,非言語行為是教師用以傳遞情感的主要渠道,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口頭語言、書面語言一起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人際交往、人際溝通的信息媒介[2]。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動作,對增進師生交流、確保信息傳輸、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雖然這種想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機理未定,在此基礎上,本團隊決定引入行為觀察系統,對教師的非言語行為在課堂教學效果上的影響進行研究。
2 ? ?OB系統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已經建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行為科學實驗室搭載OB系統,即Observer系統,是一個整合了觀察、收集、分析和管理人類或者動物的各種活動數據的軟件系統[3]。從觀察研究的設計和安排,到收集觀察的數據,再到分析及總結研究的結果,Observer支持整個研究過程。
該系統支持整個研究項目的工作流程如下:建立編碼方案、數據錄入、數據管理、數據可視、數據分析、可靠性分析、數據輸出。當采用時間抽樣法時,數據管理變得更容易;當使用視頻資料時,可從一個采樣點跳轉到另外一個采樣點。在觀察試驗期間,系統顯示距離下一個采樣點的時間,所有特點使該系統變得更靈活、高效。
3 ? ?研究過程
在本次實驗中,選取江蘇大學第9屆教師教學競賽的相關視頻和得分數據,使用較為簡單的編碼,即簡單地將教師非言語行為中的手部行為進行編碼,左手行為(Left)、右手行為(Right)以及雙手行為(Both)。
在導入視頻后,針對某一分鐘的教室課堂視頻進行手動觀察。比如,選定編碼(Left),在行為開始時、行為結束后點擊,以此做到人工篩選、觀察。
首先,選取得分為91.64的教師,排名第二。該教師使用左手的總時間約為8.72 s,平均時間約為1.25 s,頻次為7;使用右手的總時間約為18.44 s,平均時間約為2.05 s,頻次為9;使用雙手的總時間約為1.2 s,平均時間約為1.2 s,頻次為1。對排名第二教師的行為觀察結果如表1所示。
其次,選取得分為91.12的教師,排名第5。該教師使用左手的總時間約為15.48 s,平均時間約為2.21 s,頻次為7;使用右手的總時間約為3.64 s,平均時間約為1.82 s,頻次為2;使用雙手的總時間約為12.68 s,平均時間約為2.11 s,頻次為6。對排名第5教師的行為觀察結果如表2所示。
最后,選取得分為90.3的教師,排名第8。該教師使用左手的總時間約為5.8 s,平均時間約為0.97 s,頻次為6;使用右手的總時間約為10.18 s,平均時間為1.45 s,頻次為7;使用雙手的總時間約為1.48 s,平均時間約為0.49 s,頻次為3。對排名第8教師的行為觀察結果如表3所示。
4 ? ?結語
通過數據分析,推斷出得分較高的老師,使用手勢進行課堂講解的頻次高于得分較低的老師,左、右手的切換使用也較為頻繁,但與持續時間的長短則沒有太大關系。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反而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適得其反。
從社會層面來講,本研究著眼于社會教育,未來可以全面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動作對課堂效果的影響,考察不同情況下對課堂效果起到的不同作用,從而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講課活動,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從經濟層面來講,本研究的成果可能在將來擁有一定的資金價值??蓪⒀芯克媒Y合實際以有償培訓的形式教授給老師或社會培訓者,進而提升其績效水平。
[參考文獻]
[1]儲召紅,方緒平.此時無聲勝有聲—淺談教師目光與課堂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9(4):61-63.
[2]徐文聞.小學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對師生親疏關系的影響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
[3]白學軍,梁菲菲,張濤,等.不同獲獎等級青年教師手勢語的量化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9(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