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張沐欣?張碩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穩步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文化繁榮,生態向好。談及公益,我們常常會想到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的改善,談及公益的施行者,我們也常常會想到公益組織,但近些年來,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公益規模已然十分壯大。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感;企業公益
一、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產生
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僅僅是對自身產品、客戶、員工的負責,亦是對社會的負責,對政府、國家負責,遵守各類法律法規,注重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以企業公益為例,不難發現,規模越宏大的企業,其公益亦是發展規模宏大而形成體系,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衷公益,無非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制度、道德要求。企業處于政府相關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人民群眾的外部壓力下,而被迫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履行不到位便會受到處罰,還會掀起社會輿論,引發人民群眾關注,自發抵制,不履行社會責任的后果是可預料的,后果眾多的。但這種強制要求下履行的社會責任是不可持續的,是效率低下的,只有企業真正愿意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做貢獻,那么社會才會有進步,公益效果才會更好,企業也能獲得進步。總而言之,道德與制度的要求應成為企業行為的底線、紅線,而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因。
二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企業重要的創收點,是企業創新的源泉,亦是企業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秘訣?;蛟S正驗證了那句話“解決多大問題,成就多大企業”。最直觀的體現便是消費者更愿選擇無劣跡,形象良好的企業;另一方面,企業扎根于國家社會的大土壤之下,若企業與社會分離,那么社會如何更好地發展?只有企業反哺社會,社會才能持續不斷地為企業發展提供養料;同時,當開始企業公益之時,如果進行的是比較深層次的公益,公益與自身核心競爭力融合,那么亦將會不斷創新自身產品,吸引社會關注,更好服務社會,而拓寬自身的服務領域,從而突破自身發展瓶頸。
二、企業社會責任感的落實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最基礎的是生產好產品,處理好消費者與企業的關系,勞動者與企業的關系。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許多問題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在國家強有力的調控作用下,這種惡劣現象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名利等多種誘惑下,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象依然不乏,其主要包括違規生產損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污染環境、損害勞動者權益等方面。
以具有相對特殊性的醫藥企業為例,企業家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往往容易迷失了方向,我們消費者身處“瘋狂廣告”的“轟炸區”,想找到真正的良心藥越來越難,以莎普愛思為例,通過虛假、夸大或誤導的廣告詞來獲取利益的企業并不是獨一家。根據報道,2016年就有16家藥企廣告費破億,廣告費占營收1/10以上,遠遠超出研發投入,這些藥企在廣告上瘋狂投資,為了利益又怎么會關心藥物本身的功效,更遑提會為人民健康著想。更有甚者,2018年,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竟為了一己私利而生產了眾多問題疫苗,這些疫苗將直接影響幼兒的免疫系統,導致機體難以抵御危害性疾病。問題藥企層出不窮,置人們生命健康于不顧,其發生的根源便是企業自身跨越了底線,違背了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感的進一步落實則是不以利益為標桿,以人民需求為出發點。以魯南制藥集團為例,其始終秉持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企業內有一條長期虧損的生產線——脈絡疏通生產線,由于其主要成分水蛭和蜈蚣稀缺,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成本嚴重倒掛。但魯南制藥依然堅持賠錢生產,為人民群眾著想,不斷續寫著“良心藥”的新故事。如果每一個企業都以人民的需求為生產標準,合理把控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盈利模式之間的關系,那么就不會存在因藥品效益變低而停止生產導致藥品短缺的現象。
向外擴展到公益事業,公益如果固化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不具備靈活性、針對性、多維度性,那么公益事業將僅僅是一個沒有任何效果而一味投錢的金錢工程,之所以近年來企業的公益事業發展規模及實際效果好于一般的公益組織,正是由于其不僅僅是金錢投入,不僅僅是資本本身,更是結合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解決了貧困地區額更為欠缺的規模、人才、管理等問題。
以騰訊為例,其核心競爭力在于互聯網,其公益事業發展亦經歷過簡單的投資階段但收效甚微,之后隨著“互聯網+鄉村”計劃的推出,其公益的維度不斷拓寬,教育水平上升,既有當地老師教學能力的提示亦有源源不斷的支教老師;支付方式多樣化、便捷化,網點開設數量逐漸增多,收入日漸提高;文化情感生活日益豐富,不僅能建立各種興趣交流群,還能見到遠在天邊的親人,幸福滿足感大大提高。的確,公益并不是單維度的金錢投入,而是多維度的投入,騰訊結合了自身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而達到了實現多維度、長期性人民生活的提高。再說及另外一家龐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以最常見的螞蟻森林為例,四年來,我們見證而且參與了螞蟻森林的一步步擴大,覆蓋地點越來越廣,從阿拉善、鄂爾多斯到邯鄲、承德、酒泉以及其他各種保護區,也具備了梭梭樹、樟子松、沙柳、胡楊等多樹種可供選擇,阿里巴巴通過網上虛擬的積攢能量形式與公益環保相結合,真正將環保落到實處,也真正讓我們每一個人有了參與感。
騰訊與阿里巴巴公益的成功正在于其對自身業務以及核心能力的準確分析,并相互融合,將自身所擅長的領域與公益相結合,不僅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深度體現,更會帶來自身業務與領域的進一步擴展,而且真正造益于社會。
三、結語
企業只有用心承擔社會責任,做好本職業務,探索公益與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這種責任方能不成為重擔,反而會增加企業收入,提高企業社會影響力,推動創新,成為企業前進的動力,最終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贏。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