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大中
摘要:21世紀以來,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頻發,突發事件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比如此次突發疫情,湖北省是疫情重災區,全國各地派出醫療隊前去支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眾志成城抗疫,從而使得此次疫情快速得以控制。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我們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完善在此次疫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不足之處。
關鍵詞:應急征用;行政征用;行政征收
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時,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難免會有沖突,如何維護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平衡問題,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應急征用作為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的重要方法措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突發事件應急征用過程中如何規范公權力,保護私有財產權,是本文接下來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應急征用基礎理論
(一)應急征用概念
應急征用是指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行政機關為公共利益的目的,對私有合法財產使用權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來解決資源不足問題。例如,此次抗疫過程中行政機關對民營企業的進駐。
(二)應急征用與相關概念
1.行政征用。非常態下的行政征用也是為了公共利益,對個人的合法財產的使用權予以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常態下的行政征用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履行告知,聽取相對人陳述、申辯等義務。應急狀態下的征用往往因為緊迫性等特征無法采取一定的程序,但是也要依法依規行使,否則就有可能假借應急征用之名,行侵犯合法權益之實。
2.行政征收。行政征收行是政機關為了公共利益,對合法私人財產所有權予以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征收針對私有財產的所有權,要給予行政相對人補償。應急征用只針對私有財產的使用權,如果財產征用或者征用財產毀損、滅失,也要給予相對人補償。
二、我國應急征用現狀
(一)應急征用主體
我國法律規定的應急征用主體不明確,有的法律規定政府及其部門可以行使應急征用權,有的法律規定只有政府可以行使應急征用權。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例,第12條規定征用的主體是政府及其部門,而第52條則規定履行統一領導職能的政府為授予政府部門征用權。可見適用一般條款還是具體條款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
(二)應急征用范圍
應急征用的范圍問題,到底什么可以征用,什么不可以征用,目前我國眾多法律未予以明確。有的法律規定可以對設備設施交通工具以及其他物資進行征用,有的法律只規定了動產和不動產。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法律對應急征用范圍和內容尚不明確。
(三)應急征用程序
應急征用程序在我國眾多法律中處于空白狀態,只規定實體上的行政征用權,未規定執行過程中的程序,難免會出現對相對人權利的侵犯。雖然非常態下的征用注重效率,盡可能快地解決突發事件,但是,應急征用程序由法律進行規制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以防止行政機關濫用權力,損害私人利益。
(四)應急征用補償
應急征用補償過程中,對于補償問題,法律方面也未明確規定,只有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例如適當補償、合理補償、予以補償,有單方補償存在標準過低、相對人無法救濟的困境,以至于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五)應急征用救濟
古老的法諺,無救濟無權利。應急征用過程中,眾多法律未給予相對人以救濟的權利,相對人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相關方面的法律應該補齊應急征用過程中權利救濟的短板。
三、我國應急征用完善建議
(一)應急征用主體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應急征用主體規定不是十分具體,以這次云南大理市衛健委私自征用口罩為例,大理市衛健委作為政府部門,征用跨區域的物資,明顯是不符合法律的越權行為。我國法律規定,涉及征用行政區域的物資只能由國務院行使,其他部門無權行使該權力。因此,應急征用主體要進一步明確。
(二)應急征用范圍
應急征用范圍應是私有財產,對于國有財產,行政機關行使征調權就可以完成對物資的調配。我國法律規定應急征用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關于勞務的征用及其他的無形財產未明確予以規定。應急征用的范圍應當加入勞務及其他無形財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應急過程中的物盡其用。
(三)應急征用程序
應急征用過程雖然是緊迫地追求效率,但是一定的程序還是要有的,首先是行政主體在應急征用過程中出示證件,如果不出示,相對人可以拒絕行政機關的征用行為。其次,行政機關要向相對人說明應急征用的理由,還要出示征用物資清單。最后,履行告知救濟程序。
(四)應急征用補償
已經征用限制損害了私有財產權利益的,應當予以公平補償。常態下合法私有財產通過繳稅,完成了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義務。在非常態應急過程中,若是不對相對人的合法私有財產予以公平補償,會降低相對人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以后的應急征用,有可能還會激化社會矛盾。
(五)應急征用救濟
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依然存在,對于征用程序以及征用補償,相對人可能有異議,因此,應當加入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以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通過救濟,限制行政機關濫用權力,保護私人利益。
參考文獻:
[1]童彬.應急管理與財產權保護機制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28(06):55-61+73.
[2]王敬波.應急法律體系核心問題仍無解[J].中國醫院院長,2013(17):90.
[3]商瑾,于中元.應急財產征用補償制度的理論綜述[J].中國市場,2013(12):46-47.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