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斌 李紅菊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山東 濰坊 262100)
臨床麻醉中的經常被使用的一類藥物就是羅哌卡因,羅哌卡因歸屬于酰胺類的局部麻醉藥物,雖與其藥物結構與布比卡因類藥物相似,但效用期相對較長同時麻醉效果更佳,同時該麻醉藥物只會較小程度的影響心臟以及中樞神經,基于此,羅哌卡因被廣泛應用于硬膜外麻醉和神經阻滯治療中。羅哌卡因由于具有較高代謝率、較短半衰期等優點,因此即使多次注射之后也不會出現藥物積累的現象,屬于麻醉藥物中安全性較高的一類,但是羅哌卡因的使用濃度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麻醉以及鎮痛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均為2019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間,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鎮痛手術治療的患者,共76 例,并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 例。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發現,之間無明顯差異,且P 值大于0.05,即可進行對比分析。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同時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羅哌卡因麻醉,其中對觀察組的使用濃度為0.2%,對照組的使用濃度為0.25%,除了羅哌卡因的使用濃度不同之外,其他治療操作均一致,例如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便有靜脈通道建立,將5 毫升的羅哌卡因通過硬膜外導管注射到患者體內,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無不良反應后便可進行接下來的麻醉過程。藥物的類型及具體的使用計量如下:0.08-0.10 毫克/千克的羅庫溴銨、1.5~2.0 毫克/千克的丙泊酚、0.5~1.0 毫克/千克的咪達唑侖,在手術的操作過程中,間隔1 小時會將5-8 毫升的羅哌卡因注射向患者硬膜外腔內,在手術完成之后,由專門人員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情況。
1.通過VAS 評分表的形式對患者術后的疼痛狀況打分,10 分為最高分,患者術后的疼痛感越明顯,VAS 評分值就越高,準確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四天內的疼痛狀況;2.自主呼吸恢復時間以及術后蘇醒時間為需要記錄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
運用SPSS 20.0 分析統計軟件處理患者數據,并用(x±s)表示兩組患者的疼痛狀況和麻醉各項指標,并進行t 檢驗。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不同時間點的VAS 評分值可知,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數據滿足P <0.05。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的1-4 天VAS 評分值分比為5.59±1.62、5.01±1.27、4.56±1.09、4.04±1.03;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的1-4天的VAS 評分值分比為6.74±2.95、6.03±2.06、5.84±2.00、5.64±1.95。
由下表的研究結果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使用羅哌卡因濃度較對照組更為理想。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的比較情況
羅哌卡因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臨床手術中,同時也是一種術后補充鎮痛類藥物的較佳選擇,而得到越來越多醫學界人士的關注,而其最佳的具體使用量為多少需要做出進一步臨床探析。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羅哌卡因硬膜外鎮痛最佳使用濃度為0.2%,在該濃度下,羅哌卡因可發揮的藥效期較長,與此同時術后的鎮痛效果也可以達到最為理想的狀態。
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不少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會使用到鎮痛藥物,以減輕痛感,羅哌卡因作為較為當前常用的局部麻醉藥物,其使用濃度為多少治療效果最佳,是十分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0.2%濃度的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和疼痛治療中顯現出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樣的一項研究結果應值得被廣泛推廣,以供相關人士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