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琪,蔡強明,曹 鑫,朱玉玉,張 良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現代通信發展迅速,各種通信所需的電子組件也迅速向高可靠性、短距離、小尺寸、輕量、薄型、高速和多極化方向發展,在功能方面,迫切需要一種具有良好電磁兼容性、抗電子干擾、具備隱身和反隱身特性、具備在多個頻點工作的能力以及較小雷達橫截面的高性能陣列天線。現代通信系統的飛速發展對相控陣天線的機動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傳統反射型表面天線的作用受到關鍵缺陷的限制。目前,微帶天線已經被大規模應用于無線電通信、醫用微波輻射計、雷達以及衛星通信等方面。
與微波天線相比,微帶天線的優勢在于:小巧、具有多種形式的電性能、各種極化均易獲得、能夠作為其中一個器件來配置有源電路、可以實現天線同時存在兩個或多個諧振點、簡化整體生產和調試、降低成本。許多天線的開發和應用中都非常關注微帶天線,因此,雙頻和多頻也是微帶天線的重要發展方向。
微帶天線可以利用多模單片法、縫隙加載法[1]、多片法[2]和雙饋電[3],使天線工作在雙頻或多頻模式下。在綜合考慮增益和相對帶寬的前提下,本項目設計了一個雙頻微帶天線4×1的陣列,采用電抗加載方法,根據傳統的矩形微帶天線設計公式確定普通微帶天線的結構及參數,適當改變部分微帶傳輸線和1/4波長阻抗匹配傳輸線的寬度,以達到雙頻的頻帶寬度和兩頻率點之間的間隔。該方法的優點是天線結構相對簡單,天線各方面的性能指標也比較好,使得天線在實際工程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要使天線工作在雙頻,可以采用電抗加載的方法。電抗加載實現雙頻天線的一個重要原理是空腔模型的相關理論[3],對于一個有著較薄介質基片的微帶天線,假設在諧振頻率附近,其輸入阻抗為Zin,則:

在式(1)中,Xr是該模并聯諧振電路的“諧振電抗”,Xf是其他模的組合在一起產生的效應。Xr+Xf=0是其諧振頻率的特征方程。當電抗XL作用于微帶天線時,其頻率特征方程就變為Xr+Xf+XL=0。由此時的頻率特征方程可以看出,通過調節XL的值可以得到兩個零點,微帶天線在雙頻工作[4]。
微帶貼片單元如圖1(a)所示,天線陣元的S11(反射系數)如圖1(b)所示。本貼片單元采用50 Ω的饋線與其進行匹配。天線貼片長度和寬度可以通過下列公式得到:

本項目采用的介質基板是美國Arlon公司生產的Arlon Diclad880,其εr=2.2,厚度h=0.254 mm,tanδ=0.000 9。把有效介電常數定義為εe,經驗計算公式為:

假定微帶線的特性阻抗為Zo,天線邊緣阻抗為ZL,1/4波長阻抗變換器的特性阻抗為Zl。根據理論知識,阻抗匹配的條件為:

計算得知,微帶饋電線L1段的特性阻抗為Zo=50 Ω,L3段微帶饋電的特性阻抗應為ZL=50 Ω,由兩端L2都是并聯關系得L2段1/4波長阻抗變換器的阻抗應為Zl=70.7 Ω。根據實際模型的需要和Ansoft HFSS軟件仿真,確定所有線的長度和寬度。
天線的諧振頻率點在32 GHz和35.36 GHz左右,兩個諧振頻率都處于毫米波頻段,其中,諧振點32 GHz所對應的天線的增益為12.37 dB,對應的阻抗帶寬為760 MHz;諧振點為35.36 GHz所對應的天線增益為10.72 dB,對應的阻抗帶寬為740 MHz。
由上述數據分析可知,天線的增益是比較高的,頻帶也是比較寬的,在諧振點32 GHz和35.36 GHz時阻抗帶寬分別達到了2.32%和2.09%[4]。平面雙頻陣列天線如圖2所示,天線陣反射系數結果如圖3所示,天線在不同頻率時在xz和y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如圖4所示。

圖1 微帶貼片單元模型

圖2 平面雙頻陣列天線示意

圖3 天線陣反射系數結果

圖4 天線在不同頻率時在xz和y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
文章所述針對毫米波頻段,設計了一個4×1的陣列天線,該天線由3個T型功分器組成,4個矩形天線陣元采用側饋的方式饋電,天線貼片的中間是饋電點。根據電抗加載的原理,通過調節饋線的寬度和1/4波長阻抗變換器的寬度,使天線有兩個諧振點,分別為32 GHz和35.36 GHz,兩個諧振頻率都位于毫米波頻段,兩個諧振點處的帶寬(VSWR≤2)分別為760 MHz和740 MHz,和其他同種類型的毫米波天線陣列相比,帶寬是比較寬的。通過多次優化仿真,發現適當調整饋線的阻抗可以控制兩個頻率之間的間隔,最后選擇合適的參數,從而使天線陣工作在雙頻,這一特點在大型天線陣的設計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實現毫米波雙頻天線陣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