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鳳,楊宗放,肖文芹,趙 丹
(浙江建科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我國綠色照明工程從1996年啟動至今,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照明設計與產品的發展面臨著“綠色革命”。綠色照明包含高效節能、環保、安全、舒適4項指標。現實生活中,室內公共區域很多時間均屬于無效照明,造成大量電能浪費。所以,實行“按需照明”“節能照明”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1]。隨著云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大規模部署低功耗、多功能微型無線控制單元和云計算的分析辦法,通過協同方式完成數據收集和信息處理的模式,為綠色照明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因此,開發了“基于云物聯網的綠色照明系統”(專利號ZL2018 2 0750361.1),實現了智能綠色照明。
(1)系統框架:基于云物聯網的綠色照明系統主要由硬件及軟件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框架示意
(2)主要硬件研發:系統硬件主要由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集中控制器、智能傳感器、無線物聯網節點等組成,如表1所示。
(3)系統軟件研發:云平臺的軟件服務系統,即用戶可通過物聯網隨時隨地訪問,了解其運行狀態,并通過終端操作實現控制目的。
(4)物聯網平臺+無線控制策略:云物聯網控制策略整體框架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云決策支撐、控制方案制定3大部分。底層數據庫主要依靠物聯網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包括人體感應狀態、光照明傳感器狀態、LED開關狀態等。通過數據分析形成照明控制系統數據庫,控制策略將結合光照強度等參數設定范圍,通過軟件控制燈光有效啟停[2]。
浙江建設科技研發中心地上15F,主要為辦公用房;地下3F,主要為設備和車庫,建筑面積5.47萬平方米,其中,地下室照明區域面積約為1.77萬平方米。由于地下車庫面積大、光線差,采用12.6 W LED T8燈管,燈管功率相對較高;車庫設7個照明配電柜,線路長回路復雜,無法用簡單的強電控制方式實現自動控制。目前,車庫照明僅用于車輛進出和人員走動,存在較長時間無效照明,電能浪費大。
(1)根據現有照明配電箱進行分區控制,每個照明分區設置一個智能控制器。(2)設置一條單獨的設備供電電源,為長期、穩定供電提供保障。(3)在原有系統中優化微波感應器的點位布置,做到互不干擾、信號穩定。(4)將地上物聯網拉至地下車庫,通過弱電橋架將各個智能樓宇集中控制器連接成系統。(5)末端替換LED照明車庫燈。
根據該樓能耗監測系統上傳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1)改造前:2017年2月車庫照明總用電量為2 873 kW·h,每天基本保持在108 kW·h,平均小時電量約4.71 kW·h。因控制方式為24 h全開,工作日和周末能耗基本保持不變。(2)改造后:2018年2月車庫照明總用量為1 706 kW·h,工作日基本保持在65 kW·h,周末基本為48 kW·h,平均耗電量約2.79 kW·h,周末比工作日能耗低,控制方式為車道閑時照度30%開啟、車位閑時10%開啟、來車后75%開啟。車庫照明用電從6點開始升高,9點開始下降,然后基本保持平穩,從16點開始攀升,18點開始下降,之后保持較低用電量至次日6點。出現兩個高峰期,符合該大樓上、下班時間點,改造后車庫照明系統較原方案節約用能40.6%,在每日能耗控制中發揮作用明顯[3]。2017年、2018年2月14日當天車庫照明用電趨勢如圖2所示。

表1 系統硬件主要構成部分

圖2 2017年、2018年2月14日當天車庫照明用電趨勢
文章基于ZigBee無線網絡技術,設計一款將微波感應器和智能燈具相結合的綠色照明系統,對典型辦公建筑照明系統改造前后能耗數據的監測進行分析,發現該系統可實現按需照明和綠色照明,也為各類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公共建筑綠色照明系統改造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