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亮,姚 斌,和 偉,張建宇
(云南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微波加熱具有速度快、可控性強、加熱效率高等諸多優點,已經廣泛運用在冶金、農產品干燥、化工以及特殊材料制備等諸多領域。微波反應腔是微波加熱的關鍵設備,不同的微波反應腔會帶來不同的加熱效率和均勻性。設計合理的微波反應腔能夠極大地提高微波加熱的效率和均勻性。姚斌[1]用HFSS軟件仿真研究了饋口位置、負載對微波加熱效率的影響并進行優化,得出饋口相互垂直比饋口平行時饋口間的反射功率小,并對腔體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加熱腔體的加熱效率;孫鵬等[2]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了饋口位置、樣品位置及大小對微波加熱效率的影響;張瑾等[3]對微波加熱的均勻性以及微波閃蒸多模腔體進行了優化研究,得出了圓柱諧振腔體內的電磁場分布對諧振腔的幾何參數極其敏感,對腔體尺寸進行恰當的優化,提高微波加熱的效率,改善微波加熱的均勻性。但截至目前,尚未見到有關腔體壁可調的微波反應腔的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在分析微波反應腔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設計了一款十字形可調腔體壁微波反應腔,利用HFSS研究了可調腔體壁對加熱效率的影響,并進行了優化。
微波腔體中的電磁場可利用麥克斯韋方程組求得。鑒于微波爐中的介質可近似看作線性、各向同性、有耗介質,其非均勻分布時,電場的控制方程可推導為:
微波加熱器加熱效率是由微波加熱器輸入功率和實際功率決定的。在HFSS仿真軟件中,S參數是衡量器件好壞的一個重要參量,其本身的定義即為歸一化電壓的比,所以功率比其實是S參數的平方。為了便于計算四饋口的輸入電磁波功率均歸一化為1 W,其微波間的吸收效率η表示為:

式中,Power11,Power22,Power33,Power44表示饋口1、饋口2、饋口3和饋口4之間的反射功率,Power12,Power13,Power14,Power23,Power24,Power34分別表示饋口12、饋口13、饋口14、饋口23、饋口24、饋口34之間的透射功率。
微波加熱器四饋口互相垂直時,可調腔體壁內正方體棱長長度α=400 mm,腔體變化參數d1,d2,d3,d4都為100 mm,饋口的反射功率及加熱效率隨r0的變化如圖1—2所示??梢钥闯觯旔伩谖恢脜祌0>40 mm時,加熱效率開始呈減小的趨勢,r0=130 mm時,出現最小值。最大值可達87%。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饋口間的間距不宜設計太大。
由于饋口位置參數r0=40 mm時反射功率最小,加熱效率最高,故r0取此參數。取饋口長度h=60 mm,中心正方體棱長α=400 mm,其中,3個腔體變化參數d為定值100 mm,另一個厚度為d時,饋口的反射功率及加熱效率隨厚度d的變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當d=20 mm時,反射功率最大,加熱效率最??;當d=90 mm時,反射功率最小,加熱效率最高,可達91%。

圖1 加熱效率隨饋口位置r0的變化

圖2 加熱效率隨腔體變化參數d的變化

圖3 加熱效率隨腔體變化參數d的變化
當d1,d3為100 mm,d2,d4為d時,饋口的反射功率及加熱效率隨厚度d的變化如圖3所示??梢钥闯觯攄=10 mm,20 mm,95 mm時,反射功率小,加熱效率高,最高可達93%。
(1)微波的加熱效率η隨著饋口位置參數r0的增大逐漸減小,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饋口的位置參數r0不應取過大,且當r0=40 mm時,微波反射功率較低,加熱效率較高。(2)可調腔體變化參數d在20~90 mm,微波反射功率呈現逐漸減小的趨勢,微波加熱效率逐漸增大。在d=90 mm時,加熱效率取得最大值91%。(3)可調腔體壁相對面腔體變化參數d=10 mm時,微波反射功率最小,微波加熱效率最高93.1%;可調腔體壁相鄰面腔體變化參數d=95 mm時,微波反射功率最小,微波加熱效最高,最高為96.3%。(4)可調腔體變化參數d=85 mm,微波反射功率最小,微波加熱效率最高為88.1%,且d在80~105 mm范圍內取得較大的加熱效率。
合適的饋口位置以及對微波加熱器可調腔體變化參數的大小、微波加熱器的加熱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優化仿真后,微波加熱器在頻率為2.45 GHz頻段下,微波加熱的加熱效率最高可達96.3%。對可調腔體微波加熱器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